6家太陽能領頭陸企 去年合計預虧逾千億

中國有二十多家太陽能企業近日相繼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普遍虧損。示意圖。(AFP)
中國有二十多家太陽能企業近日相繼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普遍虧損。示意圖。(AFP)

【記者許蒔/綜合報導】

近日,中國有二十多家太陽能企業相繼發布了2024年業績預告,普遍虧損。其中通威股份等六大龍頭企業創下有史以來最差業績,合計虧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下同;1,372億元)。分析指供需失衡、產能過剩危及企業自身的惡果已經顯現。

據《財經》雜誌2月4日報導,近日已發布業績預告的24家太陽能主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合計歸屬母公司的淨虧損高達546億元~623億元。其中,通威股份、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TCL中環這六家龍頭企業,僅晶科能源實現了微利,其餘五家都有不同程度虧損,合計歸屬母公司淨虧損約為310億元~341億元。

在上述的龍頭上市公司中,「TCL中環」預虧金額最大,其歸屬母公司淨虧損約高達82億元~89億元,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歸屬母公司淨虧損近百億。

報導稱,矽料、矽片環節曾造就太陽能上行週期中最賺錢的明星企業,但它們也是2024年度虧損的重災區。《財經》雜誌進一步分析指出,供需失衡導致的價格內捲,部分海外市場貿易保護加劇,以及技術疊代帶來的資產減值,是太陽能企業業績重挫的三大主要外因,而供需失衡是根本問題。

報導列舉了中信建投研報發布的太陽能產業2024年的產能數據後直言,無論對2025年需求的預期是樂觀還是悲觀,「短期內太陽能都難以逆轉供需失衡的態勢」,而目前業內的主要企業正試圖通過限價、限產的方式擺脫內捲,以達到及時止損的目的。

諷刺的是,2024年6月20日,在中共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記者會上,中共國家能源局局長曾針對國際上批評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的問題公開回應稱,「不論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說,我國新能源產業不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

同年12月中旬,陸媒開始報導中國太陽能生產商正努力遏制產能過剩的新聞,聲稱「一年多來,中國最大的太陽能設備製造商一直在努力應對產能過剩、價格極低和虧損的問題,他們在遏制產能過剩方面借鑑了歐佩克的市場管理經驗」。

當時,彭博社的報導分析指出,中國太陽能行業因生產過剩抑制了市場基本面和價格,太陽能、光電電池、面板、模塊和晶圓的價格下跌,拖累了各大生產商的利潤。報導寫到,「現在中國四面楚歌的太陽能設備製造商,正押注於通過同意歐佩克式的配額來克服目前國內市場的供應過剩。」◇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