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釋出談判訊號 專家:新協議更難達成

2020年1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前右)和中國副總理劉鶴(前左)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SAUL LOEB/AFP)
2020年1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前右)和中國副總理劉鶴(前左)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SAUL LOEB/AFP)

【記者楊旭、林燕/綜合報導】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後,北京低調應對,傳北京擬恢復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未落實的部分,以迎合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分析認為,多重不利因素疊加,美中達成新協議更加困難。

川普上週六(2月1日)正式宣布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最新關稅政策,包括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及暫停小額包裹免稅條款。

到了週一(2月3日),川普與加、墨領導人通話後,同意關稅延後一個月實施,並在此期間談判。川普還警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則可能提高到10%以上。白宮隨後表示,川普很快會和中共黨魁習近平對話。

《華爾街日報》週一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導,北京方面正準備提出初步方案,試圖阻止川普政府進一步加徵關稅和管制高科技輸中。

中方的初步提議將聚焦於恢復北京在2020年初與川普第一任政府簽署,但未落實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該協議要求,中國在兩年內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購買量增加2千億美元。

不過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美中再次達成類似協議非常困難。微信公眾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1月下旬發表了對邢自強的專訪,分析中美貿易戰可能的發展。

他分析,北京承諾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從美國額外採購2千億美元的商品,但實際完成率不到60%;如今很多情況都發生了變化,國家安全問題、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管制等,這些都使得達成某種升級協議的難度大大增加。

根據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共承諾到2021年12月31日,即協議到期的兩年內,在2017年進口額的基礎上增加進口價值2千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

但美國商務部2022年公布的2021年12月美中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僅完成了協議採購目標的57%,甚至不及美中貿易戰前中國從美國採購商品的水準。

美對中關稅將節節上升

邢自強預計,美國對中國商品新增的關稅會穩步上升,從目前的10%,提高至年中15%,年底達到20%、26%,到2026年底可能會升至36%。

知情人士透露,中方的計畫還包括:對美國進行更多投資,如在電動車電池等領域;再次承諾不會讓人民幣貶值以獲取競爭優勢;減少用於製造芬太尼的前體化學品出口。

此外,北京還打算將TikTok基本上視為「商業問題」,以回應川普希望美中利益相關各方控制該應用程式50%股權的說法。

中方或向世貿組織申訴

《華日》報導,中方提出的初步方案表明,在國內經濟壓力加大之際,習近平有意迎合川普。此外,中共商務部和外交部週日(2月2日)回應,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並將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但並未提出具體的關稅反制措施。

專注於中國經濟的諮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創辦合夥人兼研究主管葛藝豪(Arthur Kroeber)表示,「其目的基本上是削弱美國的攻勢,而不是獲得任何實質性的東西。」

萊特海澤:美中貿易必須平衡

川普第一任期時的得力助手、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堅信,中共的行為已經威脅美國的生存,華盛頓別無選擇,必須緊急應對。

萊特海澤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六十分鐘》(60 minutes)的節目上說:「美國每年約有1兆美元的財富轉移給了其地緣政治對手。這太瘋狂了!」

萊特海澤說明,多年的美中貿易不平衡對美國構成了威脅,需要徵收大規模的關稅來糾正兩國經濟的不平衡;換句話說,美國應把「對中貿易」視為國家安全問題來考慮。

「如果我們真的與中方開戰,該如何打仗呢?因為中國現在生產戰爭備用物資的能力可能是美國的四倍。」萊特海澤說,中共已經有世界上最大的軍隊,卻還在擴軍;在過去30年,中共監視美國,竊取技術,對美國發動經濟戰;中共認為美國是阻礙它成為「世界老大」的「絆腳石」。

川普在第二次就職前曾威脅,要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萊特海澤說,「這只是開始」,平衡美中貿易是重啟貿易關係的關鍵第一步,而關稅將在限制中國商品進口到美國的數量方面發揮作用。

萊特海澤說,所謂的貿易平衡就是「我們賣給你們1,500億美元(商品),我們從你們那裡買1,500億美元(商品)。僅此而已。」他相信美國應該與中國「策略脫鉤」(Strategic Decoupling),不是斷絕與中國建立經濟關係,而是要貿易平衡;透過徵收高額關稅,可以實現貿易平衡。

企業會找到新的獲利方式

對於許多進口商和經濟學家疾呼,關稅是由美國進口商支付,而不是中國。萊特海澤顯然不擔心這種短期效應。

他說,企業會適應更高的關稅成本,並找到新的獲利方式,「你將看到美國生產量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工作機會更好,壓力也更大,工資上漲的壓力更大,這就是我的目標。」

他補充,「如果我們做十年都沒有成功,那我們可以回頭,再過以前那種總是失敗的日子。」◇

延伸閱讀
川普徵收關稅 引來反彈聲浪
2025年02月03日 | 8天前
台電撥補落空 4月民生電價恐漲
2025年02月03日 | 8天前
大紀元參與北美最大新年遊行
2025年02月03日 | 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