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燿州自然寫實風 用畫筆記錄美景與故事

何燿州作品《兔現春暖》。(何燿州提供)
何燿州作品《兔現春暖》。(何燿州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我希望用我的經歷告訴年輕一代,保持敏銳觀察力,勇敢做自己,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畫家何燿州

在阿里山腳下長大的何燿州,自幼便展現對藝術的濃厚興趣,然而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何燿州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希望他走穩定的職業道路,因此他的藝術夢一度中斷。直到高中時期,何燿州在老師鼓勵下重拾畫筆,並成功考取美術科系。

畫家何燿州在阿里山腳下長大,自幼便展現對藝術的濃厚興趣。畫家何燿州在阿里山腳下長大,自幼便展現對藝術的濃厚興趣。(何燿州提供)

大學畢業後,由於生活與工作忙碌,他的畫筆再度被束之高閣,直到2017年卸下學校行政職務,他才重新拾回這份熱愛。不過,這次重新開始,更多是為了自己的內心需求,而非成為一名職業畫家。

「藝術對我而言,是一種療癒,是對生活的感受和紀錄。」他用心的回應。

捕捉嘉義慢活氣息 阿里山元素

何燿州的作品充滿嘉義特有的溫度。他熱愛這座充滿人情味的城市,老木屋、東市場、小吃攤,這些都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他喜歡在街頭巷尾尋找素材,捕捉這座城市獨有的慢活氣息與復古情懷。

阿里山的景色則是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題材。高聳的森林巨木、蜿蜒的小火車軌道、清澈的溪流小徑,這些元素不僅是自然象徵,也承載著他的童年記憶。何燿州說,「阿里山對我而言,是靈魂的歸屬,每次作畫時都能讓我重溫那些純粹的美好。」

何燿州作品《向清晨說聲早安》,清晨走在雨露乍晴的阿里山森林鐵道⋯⋯何燿州作品《向清晨說聲早安》,清晨走在雨露乍晴的阿里山森林鐵道⋯⋯(何燿州提供)
何燿州阿里山林鐵主題作品《曙光迎曦》。何燿州阿里山林鐵主題作品《曙光迎曦》。(何燿州提供)

他認為,嘉義市近年來在藝術氛圍上逐漸蓬勃,木都再造計畫、年輕人返鄉創業、空間再利用等,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新活力。然而,他也希望未來嘉義的藝術活動能更加多元,開放更多展覽空間,讓更多藝術家有機會展現自己的作品。「嘉義有成為藝術之都的潛力,期待這裡能百花齊放,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藝術品 不只是視覺享受

何燿州曾分享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故事。有一位收藏家借出藏品被拿去拍照,僅半天時間,便急忙要回。這位收藏家表示,藏品離開家中後,他的一天彷彿少了重心,整日不順。

「這件事讓我深刻感受到,藝術作品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表示。

何燿州作品《閒雲野鶴》。何燿州作品《閒雲野鶴》。(何燿州提供)

美無處不在 發現生活藝術

何燿州的作品以自然寫實風為主,擅長以畫筆記錄日常生活中的美景與故事。他將畫作視為一種記錄生活與表達情感的方式,作品中往往能看到家鄉的靜謐與人情的溫暖。他認為,美無處不在,只要靜下心來,就能發現生活的藝術。「我希望觀眾透過我的作品,感受到平凡中的美好,並找回對生活的熱愛。」

在藝術生涯中,何燿州也曾遇到創作瓶頸與質疑聲音。他坦言,作為一名水彩畫家,在嘉義這個以油畫藝術家為主的城市中,有時會感到孤獨。然而,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創作初心,認為藝術不應單為市場服務,而是對內心的真實紀錄。他說,「創作的本質是忠於自我,而不是討好別人。」

對於未來,何燿州期許自己在創作手法上能有更多突破,同時也致力於推廣水彩藝術。他透過講座與現場示範,鼓勵更多人接觸並喜愛水彩。◇

何燿州現場展示水彩畫技巧。何燿州現場展示水彩畫技巧。(何燿州提供)
何燿州作品《港邊小憩 》,船是他最愛的題材之一。何燿州作品《港邊小憩 》,船是他最愛的題材之一。(何燿州提供)
何燿州作品《風鈴木花道》。何燿州作品《風鈴木花道》。(何燿州提供)
何燿州作品《通往寧靜的片刻》。何燿州作品《通往寧靜的片刻》。(何燿州提供)
何燿州:「嘉義有成為藝術之都的潛力,期待這裡能百花齊放,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何燿州說:「嘉義有成為藝術之都的潛力,期待這裡能百花齊放,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何燿州提供)
何燿州期許自己在創作手法上能有更多突破,同時也致力於推廣水彩藝術。何燿州期許自己在創作手法上能有更多突破,同時也致力於推廣水彩藝術。(何燿州提供)

延伸閱讀
│颱風肆虐│用愛助農漁民挺過傷痛
2025年07月15日 | 2個月前
活動看板|阿里山林鐵「行動」特展
2025年07月02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