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析中共認知戰 3種輸出途徑
民進黨中國部23日舉行「被染紅的訊息:中國對台認知作戰」座談會,與會學者指出,中共對外輸出不對稱的資訊方式有三種途徑,分別是直接傳播、以資金收買特定的在地協力者、利用資訊的偏差動員非特定的在地協力者。其中第三種的在地協力者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是有意義的傳播,也更加無孔不入。
政大國發所所長黃兆年表示,中共對台灣、世界各國進行資訊作戰及影響力操作,它操作對外資訊交流有兩種面向,但都是不對稱的資訊交流。
關於兩種面向,黃兆年表示,一、中共對外建立不對稱的資訊獲取,除避免中國內部資料外流之外,也積極透過公開網站、中資App、網路駭客以攫取外國競爭對手的情報;二、中共透過不對稱的資訊輸出,除避免中國受到外來資訊影響,並利用各種方式對外輸出假訊息跟偏差資訊,目標是操縱輿論。
黃兆年指出,中共輸出不對稱資訊的途徑有三種,一、直接傳播,中共、中共媒體、中企利用台灣跟民主國家的網路自由,直接輸出假訊息。
第二種途徑,以資金收買特定的在地協力者,透過所有權市場、廣告市場跟發行市場,這些市場管道的資金誘因收買當地網紅或當地媒體,協助傳播偏差資訊。
動員非特定協力者 激化社會矛盾
至於第三種途徑,是用資訊本身的偏差特性,動員非特定的在地協力者,利用目標社會的內部矛盾,激發受眾在物質利益上的偏好,或意識形態上的偏好,並自發的傳播資訊。
黃兆年以2018年的關西機場事件為例,他說明,假訊息是從中國網站傳到台灣的PTT,接著媒體們開始報導,當時可以看到一些媒體轉傳相關消息比統派媒體更早,這樣的訊息是喜歡的人會想去轉發,不喜歡的人也會去轉發。
黃兆年解釋,統派媒體會說,民選政府不如中國模式好,中國模式可以使館派車到機場救人,甚至台灣人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能上車獲救;台派媒體的詮釋是中共趁人之危,災難時還要台灣人承認是中國人才能上車。
黃兆年不認為該途徑的在地協力者是有意義的轉播,但這又更無孔不入。
黃兆年建議,台灣必須強化數位民主防衛機制,有四個原則性的策略方向,一、禁止對中出口關鍵技術跟零組件;二、加強台灣的資安防範;三、加強對中國資金、資訊的適度管制跟透明化措施;四、強化台灣的資金自主性、資訊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