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包容脆弱 自在走向下一步

用勇敢包容脆弱,讓自己經歷挑戰時,更自在的走向下一步。(123RF)
用勇敢包容脆弱,讓自己經歷挑戰時,更自在的走向下一步。(123RF)

文/覺察學派-轉化幸福教練Eva

編按:成功或過得很好的人,背後都有過內在掙扎,而看似大膽勇敢的人,內心也會有脆弱時刻,如何克服掙扎、脆弱,闖過創業、轉換跑道、人際關係等艱難關卡,是往前邁進重要課題。

這樣的視角你曾經有嗎?之前,看過一位哈佛大學教授的影片,他向朋友提到學校邀請他繼續留在學校,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們跨越心理上的困難,朋友好奇的問他:「哈佛大學的學生還會有煩惱嗎?都已經考上世界第一學府了。」

對於這個回答,教授說,人們往往習慣以外在成就或條件來衡量一個人的幸福與順利,其實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真實百分比,真的小到比鼻屎還小,也因為這樣,我們往往忽略了每個人都有內在的掙扎,無論他們看起來是多麼的成功或過得很好。

什麼都能做 好像是讚美但……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的經驗,一路走來,似乎周圍的人都認為我「什麼都會」,不太需要幫助,家人、朋友、同事都這樣看我,認為我很獨立。我也真的因為人生經歷把自己訓練得很獨立。

在我的記憶裡,我相信我也向他人求助過,但人生不都是要自己品嘗自己過嗎?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不是解決事情就是解決自己的心情,就這樣長成了現在的自己,「什麼都能做」。聽起來像是「讚美」,卻也夾雜著淡淡的憂傷,誰不需要支持與幫助呢?

我的勇敢 包圍我的脆弱

長期以來,我的生活和工作推著我變得非常獨立,這並不是我刻意選擇的,而是在環境驅使下自然形成的。然而,我的勇敢常常包圍著我的脆弱。

當我開始建立個人品牌時,朋友的一句話讓我深思:「你什麼都會,感覺不需要幫助。」這句話道出了別人眼中的我,但也揭示了我內心的脆弱,也對應了一開始哈佛教授所說的視角偏差。

在環境下長成獨立的我,無論是工作轉換、建立個人品牌,還是在人生其他重要選擇上,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堅持,這些特質確實幫助我跨越了許多困難。

好開心遇見成長的自己

這幾天認真回顧自己一路以來的經歷,發現之前測試的賓州大學「優勢測評」中,個人的前五項優勢,多元觀點、勇敢、堅持、寬恕和正直等性格特質(感覺這些特質應該是個俠女,我也常常這樣幻想著),在我的生活與工作中發揮巨大作用,尤其是「勇敢」。

我之前沒有特別注意到這一點,直到最近才開始真正意識到:我真是一個勇敢的人。不止一位朋友告訴我,我可以不顧外界的觀感,大膽的跨出舒適圈,不斷挑戰自己。那時的我不覺得那是挑戰,我只是奔著我的興趣和想法走。

我從未把這當作「厲害」,我只是跟隨內心,做讓我快樂的事,但不代表這些事情做起來都是快樂的,轉換新事物怎麼可能不經過高山低谷呢?但這種無所畏懼的勇氣(應該說我根本不知道需要害怕啦!),帶我走過許多艱難時刻,無論是轉換跑道、創業,還是人際關係挑戰。

當然,這一切並不總是順利。每次跨越一個障礙,我都會重新認識自己。我逐漸發現,這幾年隨著學習「教練」的深入,我更能清楚的看見自己的情緒,能坦然面對那些淡淡的不安與憂傷,也能看懂我內在真正的需求和渴望。

這並不意味著我不再有情緒波動,而是我學會了如何迅速跨越這些情緒,並在其中找到新的力量。這一陣子細細品味我內在的變化,覺得好開心遇見成長的自己。

完成課題分離 搞定老闆

在我記憶中,曾經對多任老闆坦誠表達工作上有些事情內心的不滿。現在想想我膽子真大(但是我的膽囊早就因為膽結石割掉了耶),因為不想壓抑自己的感受,於是選擇直接溝通。

我當然有修飾語詞,沒那麼白目啦!然而在溝通的同時,我當然也在確定對方的態度和想法,這樣才能掌握現況,做出正確決定。最終我一定會尊重老闆或外在的想法和決定,但我完成了屬於自己的「課題分離」(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同時為自己的情緒和健康負責。

這些成長的故事讓我意識到,勇敢與脆弱並非對立面。我的勇敢不是否定脆弱,而是包容了它,讓我在經歷每一次挑戰時,都能更深刻的認識自己,並更自在的走向下一步。

——轉載自「名日文化」◇

延伸閱讀
打擊社媒詐騙廣告 董瑞斌:還有2.0版
2024年11月19日 | 1個月前
房產交易價量齊升 稅收上看3900億元
2024年11月19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