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登場 聚焦能源

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登場,聚焦能源議題。圖為新北市蘆洲區民宅旁高壓電塔。(中央社)
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登場,聚焦能源議題。圖為新北市蘆洲區民宅旁高壓電塔。(中央社)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總統府8日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由總統賴清德主持。環境部長彭啓明報告指出,台灣將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今年底從「碳費先行,以大帶小」階段開始;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則點出台電未來挑戰,並表示2024年到2027年供電壓力最大。

賴清德表示,能源議題,絕對不是簡單的、只是「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在國家氣候治理中的每一個決策,勢必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才能夠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

賴清德強調,「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立場,但我們只有一個台灣;我們可以有不同的主張,但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國家永續發展。」

會後,賴清德也回應,在能源政策上,當前政府的重要工作是,第一,我們要確保穩定供電,第二,我們要優先努力開發多元綠電,第三,我們也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包括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

颱風致災程度提高 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

報告由彭啓明打頭陣,他表示,國人最關心颱風影響,過去一年平均有3.5個颱風,但是未來侵襲台灣的颱風數量可能會減少,不管強度、風速、雨量都會增加,強颱也會變多,也就是說颱風的致災程度將會更嚴重。

彭啓民指出,高溫也會造成身體問題,包含心血管疾病、重度憂鬱症等,特別在六都有比較顯著的情況;在空氣品質部分,台灣在過去8年空品已經改善很多,但因為暖化擴散不易,也將導致空品變差。

彭啓民表示,外界最關心的減碳議題,目前環境部在8月底會通過三個子法,台灣應該就會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今年底就會進入「碳費先行,以大帶小」的階段,未來會健全碳定價機制,有機會走到總量管制的碳交易,目前全世界已有約36國雙軌並行,台灣也會接軌各國。

用電需求型態改變 未來三年供電壓力最大

曾文生點出台電未來挑戰,他表示,因應半導體產業以及AI、電動車等系統有大量用電需求,導致用電成長率倍增,同時新興科技用電無明顯尖離峰差別,也讓用電需求型態改變,另外新舊機組銜接不易,以及外部環境都給加速開發電源帶來挑戰。此外,強化電網韌性、區域供需平衡,以及加速減碳都是台電面臨的挑戰。

曾文生指出,根據台電調查,2024年到2027年半導體產業用電增加需求會落在新竹跟高雄,到了2028年成長比較多則會在台中,而供電壓力最大則會在2024至2027年間,夜間備用容量從302萬瓩至338萬瓩,備用容量率大約就是7%至8%,如果遇到機組故障,約可維持在200萬瓩左右,曾文生坦言,這個數字是有一點點緊澀的狀況。◇

延伸閱讀
挽袖捐熱血 台電員工用愛為生命接力
2024年08月07日 | 5個月前
林郁婷陷性別爭議 國際奧會力挺
2024年08月02日 | 5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