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失控 誰的錯?
編者按:孩子情緒失控,是父母的問題嗎?首先,讓我們正向面對孩子情緒問題,良好的親子互動,有幾個原則。接著,我們試著在不同情境下,和孩子溝通。
親子互動 八大教戰守則
1.維持良好親子關係,永遠是首要任務。
狀況越困難,填滿愛的庫存就越重要。更何況孩子會令我們惱火。
2. 評估孩子在不同年齡層的需求。
小孩永遠比我們預期的長大得更快,他也永遠比我們認為的還要小!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命中紅心!是孩子的反抗為我們指示了他們的極限和需求。
3. 思考:是誰的問題?
是我的問題嗎?那麼,我要表達我的需求。如果問題在他身上,我就要聆聽。不需要跟自己的孩子在需求上較量。
問題出在孩子身上的例子:他大叫、罵人、哭、跺腳、晃來晃去⋯⋯孩子的過分行為,反映出他們的困難。因此,問題通常在他們那一方。
問題出在父母身上的例子:一個不想把孩子留在幼稚園,自己去上班的媽媽,可能會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用哭泣來回應媽媽的問題。
4. 探究孩子表現的深層原因
需要、欠缺或過量的是什麼(生理、生物、情感、心理⋯⋯等層面的需求)?在孩子的想法中,糾結的是什麼?造成問題的行為就是解答。如果孩子發燒,我們一定會想辦法退燒,但我們知道那是症狀,而找出原因(感染、病毒⋯⋯)是有幫助的。唯有找出原因,我們才能去找合適的藥。
5. 我的目標是什麼?
身為父母,我的目的是什麼?宣洩我的壓力、平衡我的無力感、保護弟弟、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讓他安心、教他一些事情、彌補他大腦的不成熟、幫他發展前額葉、修復連結⋯⋯等。
6. 提出可行的各種解決方案
重要的是不要陷入只有一種態度,也就是只有一種解決方法可行的陷阱中。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會想尋找「正確」的辦法——不對,每種辦法都有其後果。正因此,確定我們的目標是有幫助的。而通往同一個目標,也常常有不同的可能路線。認為在各種狀況中有一件「正確」的事情要做,這種想法是父母罪惡感的來源。這種罪惡感既沒幫助又有破壞性。
7. 執行選取的方案
一旦被選出來,這項態度就是好的態度。結果未必總會立刻出現,特別是如果我們大幅改變了教養風格。許多正向教養的新能力會有立即的效果,其他的則需要一段潛伏期,而在這段期間,孩子還在警戒。
8. 評估孩子行為表現
當然,當孩子的行為與他的年齡無關,而是問題的表現時,症狀行為是否停止了?是否出現了另一種症狀,另一種表現?
問題在誰身上?「惡劣」是一項評價。而在評價背後,總是帶有傷害或情緒。所以,問題在他身上。那麼問題是什麼?
【情境互動】
選項一:我剛剛讓他失望
(母)如果我讓他失望,我會教他表達失望的說法。
(母)我拒絕了你的請求,所以你在生我的氣?
(子)對,那不公平!!
(子)媽媽是愛我的!
選項二:我沒令他失望,我找不到立即的引爆點,我從早上開始重新回想這一整天……
(母)我想一下……我想起來了
今天早上我在生你的氣,我說你很惡劣。
你把這句話留在心裡,一直到可以成功的對我說出來……
(子)嗯嗯!
(母)我跟你說你很惡劣的時候,你心裡有什麼感覺?
(子)我覺得你不愛我。
(母)你有不高興的權利。
你也知道說別人很惡劣會傷害別人。
所以,我建議我們告訴對方「我不高興」。
但是,不論是我還是你,都不能再說對方「惡劣」了,好嗎?
(子)好。
選項三:我看不到問題,但他知道,雖然他不一定有意識到。所以,我進入聆聽的狀態,並鼓勵他告訴我。
(母)一定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他剛剛那樣跟我說話?
你看起來很生氣,你想要現在告訴我,還是等一下?
不久後……
(母)我們花一點時間談談你的一天?
(子)好!
(母)我帶蛋糕回來的時候,你對我說我很惡劣。
那時候我心想,你看起來好生氣。
什麼事讓你那麼生氣?
(子)是傑瑞米。
(傑瑞米:不行,你不能跟我們一起玩。你太爛了。)
(母)喔,我知道了。是傑瑞米用惡劣的方式對你。
(子)嗯!
(母)那你心裡是怎麼想的?
(子)我覺得他不喜歡我!可是我什麼都沒做!
(母)嘿,看來你很在意溫柔和惡劣這件事?
(子)(忍住不哭)
——摘編自《最好的教養,從正向面對情緒開始》,(遠流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