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開幕 分析:或起負面效應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15日在北京開幕,一連4天。官方之前造勢要搞「全面深化改革」,但強調「黨全面領導」。有分析指財稅改革等或被重點討論,但海外專家認為這些都是小打小鬧,在當前中共陷內外危機的格局下,三中全會帶來的效應可能會是負面的。
據今年6月27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透露,三中全會將審議中共中央所謂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決定。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新浪網發文認為,會議預計將提及新質生產力、財稅體制改革、金融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國企改革等重點。
目前正值中國面臨房地產危機、高青年失業率、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下滑和地方政府債務激增等經濟難題,外部則是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和國際地緣政治的緊張升級。澳洲雪梨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對《大紀元》表示,從1978年以來,中共會在三中全會推出一些改革措施,中共黨魁習近平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做了宣告改革的內容,但沒有落實;現在中國經濟遇到很大的問題,工商界都希望有新的政策出來救中國經濟,認為當局或要放大絕招,但中共的大絕招(指目前為止公布出來的政策)卻朝相反方向改革,「比如說不僅沒有進一步將土地私有化,而是要重新在農村強化集體經濟;在金融系統,他不但沒有放開金融,而是強化中央政府對金融的管束,然後還把國企的金融機構都關閉掉。」
馮崇義認為,當局能做的一些改革是小打小鬧,「財稅上的(改革)小打小鬧,就在中央和地方之間稅種、稅局分責任和權限,有些新的措施。然後再有就是城管,其他一些屬於社會治理方面,它有一些新的措施,而這些新的措施相對於它這幾年頒布的那些《國家安全法》和《反間諜法》,根本沒有可比性。」馮崇義說,中共那些大的安全政策、大的框架,使中國社會更加封閉。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對《大紀元》表示,三中全會延宕近一年才舉辦,很能說明問題,中共再提出任何的經濟方案或經濟政策,恐怕都很難帶來巨大的作用。市場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期待,或者是預期,勢必會下降。
「當前的中國內外部經濟環境已經大不如前,我們看到近期投資的乏力、消費的乏力,失業率不斷攀升。」至於外部的環境,吳瑟致說,國際社會採取去風險化的做法,這對於中國經濟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所以在這樣一個內外的經濟困境,透過一個三中全會,來所謂的逆勢反轉,或者是觸底反彈,我覺得困難度非常高。」
三中全會前夕 北京嚴控民眾
三中全會7月15日至18日召開,北京市公安局12日通告稱,15日凌晨0時起至18日深夜12時期間,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禁止一切單位、組織和個人利用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進行各類體育、娛樂、廣告性飛行活動。
北京市民李先生14日也向《大紀元》表示,這次三中全會管控非常嚴格,一位河北朋友並不是訪民,12日也接到通知,不得無故隨意進出北京。他還透露,現在街頭警察很密集,13日下午,他路過京西賓館時,到處都是特警、便衣、公安,有專門檢查證件的,有管控人流的,還有各地的截訪人員。
「網上看到山東發通知要求12日前務必將上訪人員勸返。我在房山區街頭看到警方出動大批警力在路上盤查過往行人,尋找他們認為的可疑人士,北京西站、北京站北廣場很多都是各地截訪人員。」李先生說,7月10日、11日兩晚,北京市房山區閻村鎮派出所在出動大批警力查外來人口居住情況,並對轄區內異議人士進行嚴密管控。
此外,來自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的訪民楊彩英7月13日告訴《大紀元》,她71歲的母親去北京上訪向習近平求助,因為三中全會的原因,7月3日被當地公安截訪,「回來後她被直接送到拘留所,而且是刑事拘留,公安跟我們說,拘留多少天現在沒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