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補運古禮 文史工作者:溫馨的母愛儀式
11日是黃曆6月6日的半年節,澎湖的朋友們都在忙著「補運」這個傳統習俗,其中最熱鬧的要屬媽宮城隍廟啦!晚間跨夜的祈福活動超盛大,廟裡廟外都是來補運的人潮。
澎湖縣文化局長洪棟霖表示,今天的黃曆6月6日又稱「半年節」,也是「天貺節」。在澎湖的傳統習俗中,從黃曆5日晚上到6日這一天,大家會前往家附近的廟宇進行「補運」,祈求平安和順利。馬公城隍廟是其中最熱鬧的地方,廟裡廟外擠滿了人,活動氣氛最為熱烈。
文史工作者周舜瑾表示:「補運是普遍存在的習俗,各地有各地的作法離島有離島的補運方式,像七美的補運會有小法做儀式,而且做到半夜,甚至做到天亮。媽宮城隍廟剛好配合黃曆6月6號這樣子。其實在黃曆6月6號的前一天跟後一天,也都有人還在做補運,初一、十五到自己家附近的廟補運也可以。」
周舜瑾認為:「『補運』這個文化,我覺得它充滿了濃濃的母愛!你知道嗎?來補運的人裡,有八成都是家裡的媽媽或阿嬤,她們為家人祈求平安和好運。所以,這一天特別溫馨。雖然補運這件事不一定非要母親來做,但我們常常看到,執行這個儀式的大多數都是母親或長輩。而且,補運錢的堆疊方式五花八門,各具巧思,彷彿為家人構築一座祈福的城堡。」
關於補運的具體步驟,周舜瑾解釋道:「你看到疊的像城堡那個是補運錢,就是你要準備這個東西跟家人的生辰八字,寫在一張紅紙上。你也要準備水煮蛋(紅蛋)。可是它其實不一定要雞蛋,你只要準備能剝殼的東西,帶殼的東西。
同時把天公金等紙錢折成元寶,拜的時候跟神明講你家人有誰,這樣幾個人就準備幾個蛋或是幾個帶殼的東西,拜完之後,在桌子四角輕敲,蛋殼剝掉。你就要在廟裡面把殼剝掉,然後那個殼就放在廟裡面,或者是廟統一處理,或是你帶回家之前,你進家門之前把那個殼丟在外面。它代表就是把厄運去除了,剝掉了。」
她說:「還有一個重點是,你剝完蛋殼之後,就不可以講話,在回家的路上都不能說話,靜靜的走回家,厄運才不會跟著你回去。」
文史工作者周舜瑾:「有的會蛋放在紅湯圓、糯米糕上面,都是有吉祥意義的供品,這個紅湯圓或麵線舖在底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固定那些蛋。可是更重要的是那個可以剝殼的東西!所以有時候你會看到龍眼乾、荔枝或者是花生。有的甚至會用糖果,拜完之後就把包裝拆掉。總之,你要準備那些可以把外皮去掉的東西。」
周舜瑾說:「一般來說,這一天城隍廟門是不會關的,因為很多人會選擇在晚上來補運,有的會選在子時,也就是晚上11點15分子時來拜拜。這個時間被認為是天門開的時候,在傳統黃曆上,一天的開始就是這個時辰,所以這個時辰是最好的。因此,很多人會在半夜來拜拜,這也是為什麼你會聽到‘越夜越美麗’這種說法,因為越晚人越多。」
「補運」這個傳統習俗,不僅是澎湖文化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種充滿溫馨與母愛的儀式。每年的黃曆6月6日,澎湖的廟宇中總能看到人們虔誠祈福的場景,特別是母親和祖母們,她們用心為家人祈求平安和順遂。這種文化的延續,不僅展示了澎湖人民對傳統的重視,也體現了家族之間深厚的情感和關愛。希望這樣的傳統能夠繼續流傳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其中的美好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