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劉克襄的腳步 發現臺灣獨特古食

澎湖非常特別的大蛤包飯。(劉克襄提供)
澎湖非常特別的大蛤包飯。(劉克襄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臺灣是米食文化為主的國家,粽子不只在端午享用,甚至也成為街頭巷弄的常民美食。說到粽子,您知道臺灣有哪些知名的粽子嗎?今天介紹給讀者兩種特別的粽子。這些粽子背後,更有一些在地故事或文化傳承的象徵。

當我們想到粽子,腦海中浮現的多半是糯米、竹葉和美味的餡料。在臺灣,作家劉克襄曾走訪澎湖和南部鄉村,發現特別的粽子,就地取材獨具創意,不僅代表傳統美食,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臺灣南部血桐粽。(劉克襄提供)臺灣南部血桐粽。(劉克襄提供)

|澎湖大蛤包飯|
 古老風俗再現

十多年前,劉克襄走訪澎湖,在馬公近郊一家餐廳品嘗到奇特的文蛤粽子,「這種大蛤包飯通常以棉繩串成一串十個,每個大蛤包飯都融入了自家手作的日晒扁魚乾,這些材料一起被包裹成粽子的內涵。」

「大蛤包飯」由於潮間帶生態破壞和過度捕撈,大蛤越來越難以獲取。(劉克襄提供)「大蛤包飯」由於潮間帶生態破壞和過度捕撈,大蛤越來越難以獲取。(劉克襄提供)

居民特別解釋,這是離島的清明祭品,最近也被視為端午之禮。有些餐廳趁勢推出,衍生成遊客體驗地方生活的食材,又稱「澎湖粽」。大蛤盛產於澎湖潮下帶黑粗沙地,外觀為長橢圓狀,殼上有明顯成長紋,最大可長到6~8公分。

澎湖海上作業船隻舊照(陳明宗提供)澎湖海上作業船隻舊照(陳明宗提供)
以前古人把貝殼當錢幣,清明掃墓時,子孫食用大蛤飯,用上蓋蛤殼當湯匙,將米飯與蛤肉挖起來吃,吃完的大蛤空殼放置墳頭,寓意讓祖先在陰間有盤纏打點。此奇特貼心風俗盛行於湖西鄉一帶。

澎湖海上漁業舊照(陳明宗提供)澎湖海上漁業舊照(陳明宗提供)

澎湖漁人景色。(陳明宗提供)澎湖漁人景色。(陳明宗提供)

「這種特別的粽子是限量的,要即早預訂,不然吃不到!」劉克襄指出,「由於潮間帶生態破壞和過度捕撈,大蛤越來越難以獲取。所以成串的大蛤包飯,有緣才能品嘗到。在土地資源匱乏的島嶼,這是一種惜物懷古的表現,也是對海洋資源的珍視。」

澎湖懷古舊照。(陳明宗提供)澎湖懷古舊照。(陳明宗提供)

「謹向推出這道美食的湖西鄉湖東社區的大姐們致敬,同時也感謝年輕朋友們勇於傳承這種傳統。」劉克襄說。

臺灣血桐子。(劉克襄提供)臺灣血桐子。(劉克襄提供)

|南部血桐粽|
 逆向創新的生活物件

劉克襄也走訪過臺灣南部幾個鄉村和部落,發現一種特別的粽子——血桐粽子。「在高雄旗山、嘉義山美等地,他們採用血桐葉取代常見的月桃葉和竹葉,包糯米等食材。」

高雄旗山、嘉義山美等地用血桐葉取代月桃葉和竹葉包粽子。(劉克襄提供)高雄旗山、嘉義山美等地用血桐葉取代月桃葉和竹葉包粽子。(劉克襄提供)

「蒸熟後的血桐粽,仔細嗅聞,仍有一些葉香飄出。血桐在這些地方到處可見,原本一般人視為非常『臭賤』(臺語:繁多而不珍貴)的植物,在地方創想的逆向操作下,變成了精彩的生活物件。」

作家劉克襄。(劉克襄提供)作家劉克襄。(劉克襄提供)

行腳臺灣各地,讓劉克襄深深體會,傳統並非僅是古老記憶,而是在現代生活中找到新的價值和意義。

澎湖大蛤包飯和南部血桐粽,它們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象徵,是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過去的尊重。◇

延伸閱讀
直視澎湖秘境 目斗嶼的酷夏之旅
2024年07月04日 | 6個月前
澎湖漁船遭中共海警強押
2024年07月03日 | 6個月前
空拍達人nina 吉貝嶼的探險日記
2024年07月02日 | 6個月前
澎湖人的大冰箱 記潮間帶拾寶趣
2024年06月25日 | 7個月前
傳承與榮耀 澎湖踏涼傘技藝守護者
2024年05月31日 | 7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