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台戰略 中共恐封鎖港口 斷台經濟

高雄港是台灣最大貨櫃港,貨櫃裝卸量約占全台61.4%,若被中共鎖定,恐對台經濟帶來重大挑戰。圖為停靠在高雄港區的貨櫃輪。(中央社)
高雄港是台灣最大貨櫃港,貨櫃裝卸量約占全台61.4%,若被中共鎖定,恐對台經濟帶來重大挑戰。圖為停靠在高雄港區的貨櫃輪。(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綜合報導】

中共武力攻台的戰略可能已經改變。據彭博報導,對岸恐調整武力攻台的方案,改為較簡單、不耗成本的方式,如鎖定台灣特定港口,影響海上貿易運輸和天然氣到港卸貨,藉此重創台灣經濟,呼籲台灣新政府與美國、日本等夥伴,注意相關威脅。

報導說,2022年台灣海上貿易約有57%透過高雄港進入,而日前中共圍台軍演時,高雄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有3天沒有天然氣運輸船到港卸貨,過去則是每天都有船卸貨。

高雄港是台灣最大貨櫃港,貨櫃裝卸量約占全台61.4%,貨物裝卸量約占全台46.4%,2022年貨櫃吞吐量為949.2萬TEU,全球排名約第18名,2022年進出港船舶數為3萬469艘(含進港1萬5,246艘與出港1萬5,223艘)。

中共企圖影響台海貿易運輸

報導說,中共擾亂海上貿易運輸和天然氣到港卸貨,影響的不只有台灣經濟,全球數十億人可能都會面臨風險。

另外,據美國智庫CSIS發表的最新報告,中共正在建立「灰色地帶」,這並非是由軍隊主導,而是由中國海警(CCG)或中國海事局(MSA)或是中國海岸防衛隊部署的巡邏船等進行海上檢疫,影響台灣周遭海運的貿易運輸。

報告指出,中共不用封鎖全台灣,只要鎖定台灣1到2個港口,就能對台灣經濟帶來重大挑戰。

報告說,封鎖、入侵是由中國軍方主導的行動,而隔離並不會被視為戰爭行動,中共只需要通過威脅的方式,就可以迫使大多數國際航運公司妥協,而且只要約75%航運公司向中共妥協,對岸就可能取得巨大成功。

報導說,他們呼籲台灣新政府和美國華盛頓,到日本東京等國際夥伴,需要認識到這種可能性並制定因應方案。

中共灰色地帶策略脅迫台日菲

日媒報導,中共目前正以專家眼中所謂的「灰色地帶」策略,對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菲律賓附近黃岩島和台灣金門群島發動未達實際衝突規模的敵對行為,讓多國深感不安。

《日經亞洲》(Nikkei Asia)11日的報導指出,這3個地點都位於所謂的「第一島鏈」。第一島鏈南經台灣、沖繩和菲律賓等地,是東亞大陸沿岸外海的第一條太平洋主要群島鏈,也是中共眼中的第一條防禦線。

日本海上保安廳的數據顯示,中共不斷派遣海警船隻進入日本領海和釣魚台列嶼周遭海域,促使日方跟著加強巡邏。日本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365天有352天有中共船隻在釣魚台列嶼鄰近地區活動,船隻數量達1,287艘,創歷史新高。

而另一起事件中,《日經亞洲》記者4月30日登上一艘在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附近海域工作的菲律賓補給船隻時,目擊菲中船隻的衝突。菲律賓船隻一早先是與中共海警船以無線電一來一往針鋒相對,接著中方船隻朝菲船發射高壓水柱。

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證實2023年發生10起類似事件,而今年迄今至少發生了4件。

退役美國海軍軍官、現任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副主任鄭哲軒(John Dotson)說,中共升高對台灣外島的脅迫行為,尤其是金門,應從中共在整個地區侵略性行為升級的大局來看。

鄭哲軒告訴《日經亞洲》:「從2月開始,金門周邊發生的漁船和海巡署巡防艇事件足以說明,中共將如何利用『機會性的危機』來進一步侵吞台灣領土主權。」他補充說:「從短期來看,引發重大危機的風險很低,但這個風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愈來愈高。」◇

延伸閱讀
美或與沙國簽歷史性防衛條約
2024年06月11日 | 15天前
中共沒錢 六四維穩10天縮至1週
2024年06月06日 | 20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