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緣政治(5-4)
四條戰線實際上是一場戰爭
至此,俄烏戰爭、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襲擊和以色列的回應、青年運動(Houthi,胡塞武裝)對國際航運的戰爭,以及伊朗代理人對美國在中東的前哨基地發動的一百多次襲擊表明,一場多線戰爭已經打響。這場多戰線戰爭是協調有序的,還是僅僅是機會主義的結果?
歷史學家也許有一天能夠做出明確的判斷。西方的敵人認為,現在是他們利用西方的分心和弱點的機會。現在知道的是:俄羅斯、伊朗和中共簽署了一系列雙邊經濟協議,使他們的經濟更加相互依存,包括武器採購。這種經濟協議往往是新興聯盟的基礎。
為了進一步證明四條戰線的預測實際上是一場戰爭,請考慮以下相輔相成的後果。自從青年運動破壞了通過曼德海峽的運輸後,烏克蘭通過蘇伊士運河出口的貨物量減少了。因此,烏克蘭繼續與俄羅斯作戰的財政能力受到削弱。據報導,青年運動允許俄羅斯和中國的貨輪自由通過紅海,這個傾向鮮明的政策賦予他們時間和距離上的優勢,因為他們的競爭對手為了避開戰區只能繞過好望角將貨物運往歐洲市場。同時,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即將與伊朗簽署一項反美、支持多極的協議。與此同時,美國向烏克蘭和以色列提供軍事裝備,從而減少了給台灣的裝備。
習近平是否會利用美國對歐亞大陸多線作戰準備不足的弱點?要想完全實現我們關於四線作戰的預測,共產中國一旦覺得美國明顯缺乏意願或能力來有效應對現有秩序的又一威脅,就會封鎖或攻打台灣,甚至是在其他衝突發生的時候,或者是在衝突發生後不久。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獨立的戰線可能會被視為一場世界性的戰爭,雖然並不像以色列外長所說的那樣,是西方與激進伊斯蘭教之間的世界大戰;相反,這場全球性的四線戰爭應該被視為:歐亞大陸的陸權專制國家攻擊以美國為首的海洋民主國家及其盟友。
「心臟地帶」的地緣政治理論
除了閱讀戰略歷史所產生的直覺之外,還有什麼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戰略史和相關地理呢?我們依靠地緣政治理論,尤其是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來評估歐亞大陸的事態發展軌跡。
雖然麥金德的三次地緣政治陳述(1904年、1919年和1943年)之間有些許差異,但其理論的基本特徵是: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成,由於陸路運輸成本降低,結束了歐亞大陸內陸定居點經濟孤立的情況。
在此之前,從北部的北極到南部的伊朗高原,從東部的勒那河(Lena)、因迪吉爾卡河(Indigirka)和科雷馬河(Kolyma,以上三條皆為俄羅斯境內河流)流域再到西部的莫斯科,這一大片領土有一個共同的地理特徵:這個地區的河流向北流入冰凍的北冰洋,向南流入裡海等內陸海。
由於地處內陸,英國或其他航海國家的海軍力量,對麥金德所稱的「心臟地帶」事態發展幾乎沒有任何軍事影響。
但是,隨著鐵路的建成,沙俄及後來的蘇聯,無論是單獨還是與歐洲或亞洲列強結盟,都可能因獲得新的礦產資源、處女地及人口擴張,而深刻影響全球事件的進程。
最終,內陸的運輸和通訊線路將使軍隊在廣闊的心臟地帶陸地移動,使占領心臟地帶的任何國家都能把力量向西投射到歐洲沿岸地帶,向西南投射到阿拉伯半島,向南和向東投射到季風亞洲或沿岸地帶--歐亞大陸六個自然區域中的三個。
更重要的是,麥金德認識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潛在的重塑了這些自然區域的「心臟地帶」。麥金德認為,他稱之為「戰略心臟地帶」的地區包括有爭議的海域和流域,及適合入侵的陸路。因此,「戰略心臟地帶」包圍了自然的「心臟地帶」,在歐洲,它延伸到多瑙河盆地、黑海沿岸、北歐平原東部和波羅的海沿岸。在麥金德看來,如果占領「心臟地帶」的海權成功的控制陸權,奪取了某一海域的沿海地區,那麼海權的海上前哨--黑海和波羅的海--可能會變成「湖泊」。
學習地緣政治理論
我們從麥金德的地緣政治理論中學到了三點。首先,麥金德關於波羅的海和黑海的論述表明了,威脅或占領博斯普魯斯海峽(
Bosporus,又名伊斯坦堡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在土耳其境內,是連接黑海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或卡特加特海峽(Kattegat)和斯卡格拉克海峽(Skagerrak,丹麥北部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海峽)附近的海上咽喉要塞,對於控制這些海域至關重要。
透過地理類比,麥金德的理論使地緣政治觀察家能夠理解,控制荷莫茲海峽和曼德海峽是如何損害波斯灣和紅海通往蘇伊士運河的海上自由,並可能最終導致對重要海岸線的控制。然而,現代飛彈技術只需要靠近戰略海峽或狹窄的水域,就可以對商業航運實施有效的海上封鎖。
其次,麥金德1920年關於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南俄羅斯局勢的報告揭示了烏克蘭的戰略重要性。白俄軍隊從烏克蘭北上,大舉入侵莫斯科周圍的俄羅斯文化和人口核心地區。此外,從烏拉山脈(位於俄羅斯的中西部)高空俯瞰歐洲的「戰略地圖」,不僅可以看到北歐平原作為入侵俄羅斯路線的重要性,還可以看到從南部克里米亞入侵俄羅斯路線的重要性。在最近爆發戰爭之前,美國已開始對位於敖德薩(Odessa,烏克蘭港市)以東的烏克蘭海軍基地進行現代化改造,以便容納更大的戰艦。俄羅斯地緣戰略規劃者必須考慮來自兩個方向的威脅,特別是如果波羅的海國家和烏克蘭與他們認為的對手結盟的話。
為了恢復俄羅斯帝國和重建俄羅斯大國地位,征服和吞併烏克蘭被認為至關重要。俄羅斯試圖利用烏克蘭的人力、陸上礦產和海上油氣資源、工業基礎、農業生產力及戰略位置來控制烏克蘭。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來看,世界經濟正在被劃分為海洋和歐亞大陸領土勢力範圍,這使烏克蘭處於風口浪尖。(原泉編譯,未完待續)
——作者麥克.霍奇伯格(Michael Hochberg)是物理學博士,目前擁有Luminous Computing公司。倫納德.霍奇伯格(Leonard Hochberg)是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並擔任麥金德論壇的協調員。原文「The Geopolitics of World War III」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