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中毒案 專家籲菌種溯源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左)、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右)29日晚間共同出席記者會對外說明最新進展。(中央社)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左)、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右)29日晚間共同出席記者會對外說明最新進展。(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中毒案持續延燒,截至29日累計21例。衛福部29日晚間公布最新調查進度,包含死亡2人在內的8例重症個案,均驗出米酵菌酸,確定這次事件是米酵菌酸引起。有專家呼籲,應防堵產生米酵菌酸的細菌混入台灣生態鏈,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回應,即便在東南亞、中國有案例,但發生率仍很低,不必過度恐慌。

針對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疾管署統計,截至29日下午,累計通報數21例,其中2人死亡,6名住院中,輕症返家共13例。

台北地檢署28日傳喚胡姓廚師後請回,檢察官29日下午傳喚寶林黎姓負責人與王姓店長,釐清食材採買、存放及烹煮過程。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分泌出的毒素,有專家判斷該菌是透過進口食品進入台灣,須盡快溯源,防堵該菌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系。

王必勝:發生率低 不用過度恐慌

對此,王必勝29日表示,這當然不無可能,但唐菖蒲伯克氏菌在世界存在已久,屬於土壤菌,屬性脆弱,並非頑強細菌。即便在東南亞、中國等國家有米酵菌酸案例,發生率也非常低,民眾不用過度恐慌。但衛福部仍會擬定對策,將召集毒物、農業及食品專家共同討論。

王必勝29日稍晚召開記者會表示,寶林茶室現場蒐集35件檢體,其中3件包含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優先採檢,再加上供應商大粄城抽驗16件粿條,共19件食品檢體的米酵菌酸都是陰性。

王必勝說,後續還有32件食材檢體仍待檢驗結果出爐,後面的檢體就沒有粿條或河粉,剩餘檢體有調味粉、醬油等,「可以蒐集的食材都蒐集了,不會漏掉任何蛛絲馬跡」。雖供應商和餐廳現場抽樣粿條檢體都是陰性,前面個案食用的粿條都已用畢,無從檢驗,但粿條還是很可疑。

目前粿條(粄條)供應商提前預警,暫停出貨,如今16件檢體都是陰性,外界關心是否意味供應商貨品安全性無虞?王必勝表示,沒有辦法保證,現在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先把庫存拿出來檢驗,正在蒐集賣給其他下游廠商的粿條(粄條),將全數收回檢驗,避免事態擴大。

專家:菌種應還未進入台灣

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29日表示,米酵菌酸比較少見,相關文獻也有限,只在少數幾個國家發生過,中國近年來案例最多,至於第一次被發現,則是在印尼椰果肉找到產生米酵菌酸的菌種。

「既然現在找到米酵菌酸,就一定要找到那個菌種。」何美鄉強調,目前已認定是在「食物」吃到,不知道是哪種食材,現在要確定的就是寶林廚房裡的食物,並找到菌種、逐步溯源。

何美鄉說,這是一個植物病菌,不是人的病菌,生存環境是在較低的室溫,約20幾度至32度,只要是潮溼環境就很容易落地生根。看起來該菌種已在中國落地生根,從食物裡就能找到,曾有廣州研究人員在市面蒐集300個食物樣本,其中有3個找到菌種,也找到毒素。

「目前預測這種菌還沒有進入台灣的食物生態」,何美鄉說,希望政府進一步調查進口食物,從這方面釐清,找出問題食物來源,避免擴大到台灣的植物、食物鏈及生態中。否則一旦落地生根,就需要用很多關卡來確定食物安全,有其困難度。

學者提維護食安三重點

許多業者及消費者對自家米食產品感到擔心,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組長蘇梅英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食品是個產業鏈結構,環節中會有重要的關鍵危害點,可從「原料」、「製成管理」,及「運銷保存」等三面向思考。

在「原料」方面,蘇梅英表示,細菌或黴菌汙染食材時也會挑食,有喜歡或不喜歡的選擇。此次事發的粄條或粿條,主要原料並不是米,而是澱粉,進口澱粉成本較稻米便宜2至3倍,所以業者愛用。但這也顯示「追蹤追溯」、「誠實標示」、「制定CNS國家標準以供參考」的重要性。

「製成管理」方面,蘇梅英說,產品完成後,出廠前的菌數越低,保質越久,微生物的倍數生長是很恐怖的,特別是高水分含量的食品和溫暖潮溼環境,絕對是微生物生長和產生毒素的最愛條件。

至於「運銷保存」,蘇梅英表示,粄條、河粉這類水分含量高的產品,若膽敢在常溫流通保存,會壞是早晚的問題,真的心臟不要這麼大顆。

醫師:家庭烹煮方式難消除

對於米酵菌酸,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說明,「米酵菌酸是一個怪胎!」即便在120度高溫下處理1小時,毒性依然不變,普通的家庭烹飪方式、食品加工處理過程,難以去除或破壞米酵菌酸。

吳昌騰說,米酵菌酸中毒潛伏期為20分鐘至12小時,少數則可達1至2天。中毒表現因食物中毒量和進食量而異,從腸胃道症狀到肝臟、腦部和腎臟損傷,甚至導致昏迷、呼吸衰竭。

「中毒嚴重程度取決於食物所含米酵菌酸的量,及病人的進食量。」吳昌騰進一步說明,一般中毒者普遍會先出現腸胃道症狀,例如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腹瀉等,還常伴有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中毒者會出現肝腫大、黃疸、皮下出血等症狀;重症中毒病人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米酵菌酸在人體究竟是如何進行精準毀壞?吳昌騰指出,米酵菌酸會攻擊粒線體,阻礙能量供應,讓細胞活活餓死,主要攻擊的目標器官是肝臟、腦部和腎臟。目前無針對性的特效解毒藥物,若民眾用餐後出現嘔吐、腹瀉、腹部不適等症狀,須迅速就醫。◇

延伸閱讀
虐童案衛福部致歉 提9大檢討
2024年03月18日 | 8個月前
又傳兩起兒虐案? 北市:仍待釐清
2024年03月17日 | 8個月前
防缺藥問題 藥界提統一採購
2024年02月26日 | 8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