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兄妹作息滿檔 專家:玩與陪伴很重要
近日有補教業者發文分享一對國小兄妹的作息表,每天約只睡6小時,引起各界熱烈討論。對此,專家認為,「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家人的「陪伴」也很重要,小孩在高壓教育下,做的事情可能不是自己真正有興趣的,盡早了解孩子的興趣仍很重要。
台北市某補教業者日前分享一對國小兄妹的作息行程,每天不到清晨6時就起床練習數學,上完國小課程後,馬上又到數學、英語補習班報到,又要抽出時間練琴,晚餐都只能在車程中抽空趕著吃完,且每天只睡約6.5小時。上述行程引起各界討論,很多網友認為家長把孩子逼得太緊,幾乎沒有空閒時間。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他認為「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除了能學到很多課本裡學不到的東西,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人際關係的拿捏與建立、大小肌肉的訓練、團隊精神的養成等,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助益,太過專注在課業和才藝,孩子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更多。
此外,蕭東原說,對家人來說「陪伴」很重要,對孩子來說更是重要;在各個學習的環節中,自主學習很重要,最有效果也最有效率。不管「玩」或是「自主學習」,家長能做好陪伴的角色,對孩子的幫助絕對超出預期。
蕭東原指出,跟孩子相處的時間足夠,能建立足夠的感情基礎;父母也能對孩子有更多的了解,更能引導孩子適性發展,也能在有「愛的教育」基礎下,實施「鐵的紀律」。孩子對父母的要求也較能理解、接受並完成,進而得到成就感而樂於自動自發、自主學習。
高壓教育下 小孩較有成就?
蕭東原認為,父母的高壓教育恐揠苗助長、被逼出來的學習成就恐怕只是短暫的,比較擔心的是在國小及國中初期,或許父母的權威還能壓得住孩子;但是到了青春期、叛逆期,孩子可能會做出讓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嚴重的話恐怕會付出極大的代價,更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成為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至於高壓教育下的小孩是否真的比較有成就?適性發展的小孩競爭力是否真的比較不如人?蕭東原表示,「完全不會」,小孩在高壓教育下,做的事情可能不是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在教育這條路上,要關注孩子真正學到的東西是什麼,當然品德教育是最基本的,但在學科能力方面,盡早了解孩子的興趣還是比較重要。
蕭東原指出,孩子大略可以分為學術傾向跟操作型,而臺灣的學制對操作型的孩子是比較不友善的,所以如果父母了解孩子興趣,就可以給操作型的孩子比較大的空間的話,這對他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需反思 是否真為孩子好
對於該小兄妹家長選擇的教育方式,是否是因為現在的學校無法滿足精英學子的需求?長期關注兒少權益和高中小教育的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對《大紀元時報》表示,這絕對是有可能的,後來他們有聯繫上該對兄妹的家長,該名家長認為,他很堅持現在的教學方法,希望讓孩子好、把最好的留給孩子。
根據教育部調查數據顯示,台灣課外補習費持續攀高,這樣的教育門檻也讓更多夫妻思考到底該不該生小孩,對此,王瀚陽說,經濟能力當然會影響生育意願,有些夫妻會壓力比較大,甚至覺得開銷那麼大,那乾脆不想生,確實也是會有這種問題。
雖然台灣少子化,不過競爭壓力卻似乎沒有因此而減輕,王瀚陽指出,現在父母多半比較晚生,所以父親或母親會有一方覺得那他應該要好好培育孩子,因為自己的年紀比較大了,很多無法做到的,就讓小孩子多去學習,但他們卻忽略了更重要的其實是陪伴。
蕭東原則認為,家長可能要省思一下,自己的做法對孩子真的好嗎?甚至有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成績當成自己的成就,然後對外炫耀,讓別人覺得他自己是個好爸媽,而不是真正為孩子好,這樣的家長真的不在少數,所以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是精英,或是真的適不適合這種教育模式,真的要再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