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千古工程奇觀(三)
領略中國古代偉大的工程、文化遺產,您會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盛世明君敬天祭神、順天意、循「天人合一」之哲理,以造就自然、造福人類的崇高境界,以及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勤勞智慧、巧奪天工的卓越本領。
(續上週)中國十大千古工程奇觀(二)
中國最古老地下灌溉系統
——坎兒井
坎兒,井穴之意,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據史料記載,新疆坎兒井創始於西漢,鼎盛時期曾多達1,700多條,全長5千公里,是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齊名的古代三大工程。
吐魯番酷熱少雨,但盆地北臨博格達山,西接喀拉烏成山,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滲入戈壁,匯成潛流,為坎兒井提供豐富的地下水源。
坎兒井有非常巧妙的設計:
豎井,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
地下渠道,依地勢高低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
地面渠道,把地下暗渠的水,引到地面的水渠。
「澇壩」(小型蓄水池),把流到地面渠道的水蓄積起來,用於地面灌溉桑田。
令人驚訝的是,坎兒井在上游地區的一些豎井可深達90公尺。匯成五千公里長的坎兒井,該有成千上萬的豎井。在古代人們沒有現代化的工具,且在地下操作,能建立如此龐大的工程,實為中國古代一大奇觀。
佛教藝術工程
中國是個神傳文化的國度,人們幾千年來信奉、供養神佛,而且修身養性。信仰成了維繫中華民族道德的根本,它和文化是無法分割的,因而它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表達的重要的內容。在漢朝,即公曆紀元前佛教由印度經過西域傳入中國,後發展為中國佛教,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相當深遠。佛教故事常常是歷代繪畫和雕塑藝術所表達的內涵。敦煌莫高窟經歷了十個朝代的繼承和發展,成為佛教藝術的最高造化之地。
到唐代這種佛教藝術達到高峰,當時人們崇拜彌勒佛。那座舉世無雙的巨石佛像——樂山大佛就是在唐代修建的,最早主持修建它的海通法師是為了滅災、普度眾生而修鑿的。
世上現存最大、最豐富佛教藝術地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上、下五層,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公尺,高50公尺。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 (西元366年),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十幾個朝代的興建。
西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開了通向中亞、西亞的陸上交通「絲綢之路」。敦煌自古以來就是絲路上的重鎮,一度頗為繁華,起著貫通中、西亞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用。這也是敦煌石窟藝術融合了外來藝術和中國民間藝術的原因之一。
敦煌現有洞窟750多個,隋、唐是莫高窟發展的全盛時期,現存洞窟有300多個。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有4.5萬平方公尺。其中最廣泛的題材是「尊像畫」,即人們供奉的各種佛、菩薩、天王及其說法相等,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古代建築造型、音樂、舞蹈等藝術。
莫高窟的岩質疏鬆,無法雕刻,因而石匠們採用的是泥塑,共有2,415尊。彩塑多屬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槃事蹟的造像。近來,在敦煌的藏經洞內又發現了5萬多件古代文物。
敦煌藝術空前的豐富多彩,創造的作品有高達十幾公尺的雄偉佛像、亦有十餘公分大的精緻小菩薩像,還有性格鮮明的單幅人物畫等。敦煌藝術水準相當高超,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莫高窟裡記錄的眾多供養人的像、畫和題記來看,這些供養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他們有一些是朝代的君主,還有王公貴族、官吏、將士、畫工、石匠、寺院僧尼、商人及平民百姓。這說明信仰對中國各朝代社會具有廣泛而深刻影響。
世界最高的石像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岷江東岸,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西元713年),完成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西元803年),歷時90多年。
石佛依山而鑿,高達71公尺,頭寬10公尺,高14.7公尺,腳背寬9公尺,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佛身比例勻稱、雕刻精緻、造勢莊嚴。大佛臨江而坐、雙手撫膝、足踏大江、神勢肅穆。石佛還具有「設施隱而不見」、巧妙無比的排水系統。人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是一尊彌勒佛,佛經說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唐代崇拜彌勒佛。古代的樂山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之處的凌雲山麓,水勢凶猛,水搗山壁,船毀人亡。為了庇護過往三江的行人和船隻,當時座落於三江匯流處的凌雲寺住持「海通法師」立志造一個天下無雙的彌勒佛像,以借用祂的法力鎮住水患,普度眾生。
海通法師千辛萬苦,四處化緣集資。當地郡守見其集款便陷害他,以敲詐錢財。海通法師正義凜然,斷然拒絕,為表自己護法的決心,挖掉自己的雙眼,盛於瓷盤中,親自送給官吏。這正是史書所言「自抉其目,捧盤致之」。
據《佛祖統紀》所述,海通法師開鑿的場面極為壯觀,「人夫競力,千錘齊奮,大石雷墜,伏螭潛駭,巨谷將盈,水怪易空。」海通法師捨身護法,普渡眾生的事蹟給樂山大佛這一千古奇觀注入深刻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