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變差就是失智嗎?

正常老化也會有記憶力減退的情況。(123RF)
正常老化也會有記憶力減退的情況。(123RF)

文/記者徐乃義

記憶力不好,就一定是失智症嗎?醫師表示,其實身體衰老導致記憶退化,或病變引起的思覺異常,症狀有所不同。

臺灣已成為高齡化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高齡占比將持續提高。失智症作為一個高齡族群好發疾病,未來在臺灣社會的盛行率也只會越來越高,強化照護已是重要課題。關於正常老化與失智的差異與分辨,以下有兩個例子可供參考。

● 案例 1:
70歲的張女士,和家人同住,最近子女覺得她常常反覆問相同問題、家中物品忘記放在哪裡,但張女士自己並不覺得自己記憶力不好,甚至覺得家人都「黑白講」。後來以身體檢查名義,到神經內科就診,評估診斷為阿茲海默症。開始服藥及接受相關資源後,記憶力不再迅速退化,也開拓了與以往不同的生活圈。

● 案例2:
80歲的獨居胡爺爺,是一名退休軍人,經常家中和儀容都打理得一絲不苟。最近兒子從美國回臺,發現家裡清潔不如以往,爺爺也經常忘記衣服洗了沒,或者要煮飯菜才發現沒有乾淨的碗盤。經門診檢查後,發現維生素B12缺乏,透過藥物補充及飲食習慣改善,記憶力恢復以往水準。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神經內科醫師蔡孟儒指出,正常老化也會有記憶力減退的情況,但和失智症相比,正常老化者較能維持獨立的日常生活能力,會有較高的病識感(自己也覺得記憶力變差),經過提醒後較容易回想,較不會在熟悉環境中迷路,且認知功能測驗正常。

有時記憶力減退可能是內科問題造成,就如同案例二的胡爺爺一樣。若擔心長輩有失智狀況,不妨先在家中自我進行簡單的篩檢,再確認是否須進一步到院檢查。

蔡孟儒指出,篩檢工具有「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和「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若符合量表就醫分數就可求診。對疑似失智症者,醫生會進行神經學檢查、知能評估、實驗室檢查等項目,綜合資訊判斷是否罹患失智症。

失智的照護與預防

若確診為失智症,蔡孟儒說,目前有多種減緩記憶力衰退的藥物,如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愛憶欣、憶思能、利憶靈)、麩氨酸受體之拮抗劑(威智)等,均以口服劑型為主,憶思能有貼片形式。近兩年,針對阿茲海默症的單株抗體研發已有成功案例,包括Aducanumab (阿杜卡努單抗)、Lecanemab (侖卡奈單抗), Donanemab (多奈單抗),預期近年內引進臺灣。

此外,非藥物治療部分,建議照顧者可加強溝通技巧,把握耐心嘗試、給選擇題不給問答題、談論患者喜歡的話題等訣竅,並且為患者安排具有結構性的日常生活作息,依其特性適當調整,以減少衝突並增加良性互動。

北榮桃園分院院長王智弘表示,失智的預防可從「趨吉、避凶」兩面方著手。多動腦、多運動、多和人群接觸、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18.5≦BMI≦24)都可加強大腦保護;遠離憂鬱、戒菸、避免頭部外傷、避免三高則可以遠離失智危險因子。◇

延伸閱讀
孩童握筆姿勢 攸關發展書寫能力
2023年11月15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