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與香文化傳奇

真正的純香來自天界神明,也來自修行者自我修行的高貴品德。圖為明代仇英《仙山樓閣圖 》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真正的純香來自天界神明,也來自修行者自我修行的高貴品德。圖為明代仇英《仙山樓閣圖 》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作者:梅花一點

《尚書‧君陳》有名句:「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古人已然了解到,真正的純香來自天界神明,也來自修行者自我修行的高貴品德。

「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達蠲潔。」從北宋文人丁謂的論香名作《天香傳》開篇可知,古人對香文化的理解,來自對神明的供奉和潔淨自我的修行,這早已是古人的共識。

漢武帝時代,是中國香文化的重要歷史發展階段,流傳一些非同凡響的香文化神話傳奇。

在漢武帝元封年間,漢武帝為了和東方朔談論神仙奧妙,曾經將天下進貢的各種各樣的奇異香料燃燒於宮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有五種:沉光香、精祗香、明庭香、金磾香、塗魂香。

此中金磾香的描述頗為神異,宋代洪芻所著的《香譜》一書中如是轉述:「金日磾既入侍,欲衣服香潔,得氤氳之氣,自合此香,帝果悅之。日磾嘗以自薰,宮人以見者,每增其媚。」

金日磾原為休屠王的王子,後歸降漢朝成為官奴,他不以身分劇變而自我卑棄,保持謹慎堅定的信念,對漢武帝忠心耿耿,屢立大功。金日磾會自製奇香,我們推測可能是來自原來西域國家的一門絕活,並且金日磾族人繼承下來了。沉光香、精祗香(可能又名為祗精香)、塗魂香,這三種香可能來自西方的阿拉伯世界的塗魂國,也各有不同功效和特色。

筆者未能查到明庭香的來源,只能依據古書《洞冥記》的記載推測可能也是來自阿拉伯世界。這些香能夠進入到漢朝宮廷,證實漢武帝時代北擊匈奴、西通西域所帶來的經貿交流之效果,是為漢武盛世偉業的體現。

不過,漢武時代關於香的傳奇不止於此,我們姑且羅列一些如下,以彰明漢武時代香文化的神話特色。

飽腹之香

都夷香,樣子很像棗核。據說把它切片後,人吃了一片,歷經月餘都不會感覺飢餓。若是將之研磨成粟米大小,然後放入到清水之中,這些粟米大小的都夷香不一會就膨脹起來,擠滿整個盆子。

這種香記載在《洞冥記》一書中。相傳是西漢末年修行道術的郭憲所作,是專門記載漢武帝時期的奇聞逸事。《洞冥記》對都夷香的描述更像是一種食材,然而因為其名稱有「香」字,後人仍然認為其可能也是一種香料,或者是一種具有特殊香味的食材。

女兒之香

女兒香有兩種,也都記載在《洞冥記》裡。

其一的名稱是「獻神精香草」,也名「荃蘼」,又名「春蕪」。這種草一個根莖長出上百枝條,枝條很像竹節柔軟,人們剝離枝條的外皮,細如柔絲,就可以拿來織成布料,於是就將這種布料命名為「春蕪布」或者「香荃布」。這種布料的特點是堅韌柔滑,細密無縫,有如晶瑩冰雪色質的絲織品。也有製作成手帕一片的樣子,會讓整個房間充滿香味,若是女子攜帶,整整一個月都覺得整個人散發芬馥之香。

其二的名稱是「女香樹」,這樹也是長滿細枝條,女子帶了香樹條,也會香氣撲鼻,終年不減。

這兩種女兒香的共同點就是,長滿很多枝條,且伴隨女性而芳香(不知道男生佩戴會不會產生香氣?似乎確實辜負了男生)。差別在於只不過一種是樹,另一種是草。但我們推測也可能是同一物種的誤傳,因為古人記載或者民間傳說時或有誤,於是就將其分開講述了。

明文徵明花卉冊《寒香仙伴》。(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明文徵明花卉冊《寒香仙伴》。(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復活之香

驚精香,是一付神話之香。

這付香記載在奇人東方朔為漢武帝寫的《海內十洲記》一書裡。該書是描繪高於人世間的時空環境,相當於仙界,故而被認為是一種仙界地理雜誌。這付驚精香出產自聚窟洲神鳥山的反魂樹,經過提煉樹的汁液,釀製成為香丸。

其神話特色之二是,這付香共有六個名稱,另外五個名稱分別是:震靈丸、反生香、震檀香、人鳥精、卻死香。這些名稱充滿奇異神話色彩的能量,令人遐想無限。

其神話特色之三是,這付香是一種靈物,不僅能夠散發出數百里的香氣,而且讓剛剛死去不久的生物,聞到香氣就能夠復活了,不會再輕易死掉。如果拿這香來薰炙死者,效果更加明顯,更加靈驗。

除疫之香

兜末香,是一種奇特的藥香。在《十洲記》中稱是由月支國的使者所獻,在《漢武故事》中稱此香是由兜渠國的使者所獻,在《博物志》則稱是由弱水西國的使者所獻。筆者為行文方便,特以《十洲記》為底本來綜述這個故事:

在漢武帝征和三年,漢朝遇到西方的月支國派來使者,他們貢獻小香四兩,另外還有一隻有狸貓大小的奇特動物。使者稱小香名為「兜末香」。漢武帝接過那小香,不過就是三粒大棗似的丸子,心中不是非常滿意,就讓這些禮物收藏入外庫。到了漢武帝後元元年,長安城內突發一場瘟疫,發病數百人,也侵入到皇宮內部。整個長安城人心惶惶。漢武帝聞訊,大為震驚,連問諸臣良策安在。

這時,那獻香的西域國使者趕緊求見漢武帝,並請漢武帝立刻派人找出他們貢獻的香丸,燃燒其中一枚,以避瘟疫邪氣。漢武帝不得已,遣人尋出香丸,燃燒一枚。不想此香真的效果卓著,當天皇宮中的疫情就消退了,染疫者全都恢復正常。皇宮之外的整個長安城,百里內都聞到奇香,宮外的許多病人也恢復了健康。而且,此香燒一次,連續三個月都有香氣飄散,讓漢武帝不得不佩服不已,連忙厚重的賞賜了月支國的使者們。

這場以香治疫的事件出來後,啟迪後世許多醫家,他們也以此方式研製許多香味香氣的藥物和治療,成為中醫界的一門神話醫案。

漢武帝懷抱著「懷夢草」,夢見了自己思念不已的李夫人。圖為《畫麗珠萃秀》冊之「李夫人」,清赫達資繪,梁詩正題。(公有領域)漢武帝懷抱著「懷夢草」,夢見了自己思念不已的李夫人。圖為《畫麗珠萃秀》冊之「李夫人」,清赫達資繪,梁詩正題。(公有領域)

夢緣之香

懷夢草,是一種與夢有關的香草。筆者查到出自《洞冥記》的說法:有一種夢草,很像蒲草,紅顏色。它有一個神奇的特點,白天的時候縮入土地裡面,夜晚的時候則冒出來。人們也稱之為「懷莫」。因為人們發現,如果有人懷抱有這種草的葉子,就會在睡眠中夢見可能即將出現的吉凶禍福,而且非常靈驗。

漢武帝當時非常思念過世的李夫人,不知如何是好。侍臣東方朔知道後,不知道他用了什麼方法,竟然弄到一枝懷夢草,於是進獻給皇帝。漢武帝當晚睡覺時就懷抱了這草,果然真的夢見了自己思念不已的李夫人。於是乎,漢武帝給這草正式賜名為「懷夢草」。

明朝周嘉冑在《香乘》一書也收錄這則記載,稱之為「蘅蕪香」。

仙藥之香

漢武帝與西王母之間的神人相會的神話故事,一直都流傳不斷。其中最重要的故事藍本來自《漢武故事》與《漢武帝內傳》兩書。其中《漢武故事》敘述比較簡略,而《漢武帝內傳》敘述比較詳細。

這兩個版本的故事都描述了,漢武帝將要面見蒞臨的王母之時,做了細心細緻的準備。尤其在會面之前,漢武帝燒香淨心,虔誠應對,展現自古以來燒香拜神的傳統禮儀。在此毋庸細贅。

在漢武帝詢問不死藥的問題上,女神王母給他講述了仙藥神藥的境界差別。其中《漢武帝內傳》講述最為詳細,大致分為太上之仙藥、天帝之仙藥、飛仙之仙藥、地仙之仙藥。各種境界的仙藥,藥引成分完全屬於不同一個境界的物質,不在其境界則無從得知,更無從獲得。

宋劉松年《瑤池獻壽圖》。據《漢武帝內傳》記載,西王母曾往見漢武帝,並贈仙桃四枚。本幅描繪西王母與漢武帝相向對坐交談,眾女仙捧桃實競進,有祥瑞慶壽之寓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宋劉松年《瑤池獻壽圖》。據《漢武帝內傳》記載,西王母曾往見漢武帝,並贈仙桃四枚。本幅描繪西王母與漢武帝相向對坐交談,眾女仙捧桃實競進,有祥瑞慶壽之寓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天界之香

《洞冥記》記載一件神話故事:漢武帝經常夕望,遠眺夕陽,心曠神怡。忽然東部升起一股青雲,不一會又出現一對白鵠站在臺上,倏忽一下就變為兩位神女。兩位神女像變化法術一樣,舞蹈起來,手裡拿著鳳管之簫,輕撫慢捻落霞之琴,歌唱起青吳春波之曲。

漢武帝似乎隨著那兩位神女的舞蹈和歌曲的導引,進入到一個神奇的仙界。於是漢武帝像是舒展出暗海玄落的席榻,散發出光亮天空朝陽熙和的香氣,這種香氣好似出自高寒的遙遠又縹緲的天池天國。

漢武帝進入的仙界玄幻神祕,令他大開眼界,難以語言描述。因為漢武帝來到的仙界生長有一種樹叫做「發日樹」。這樹會隨風搖曳,拂開天空中的雲氣,太陽就從天空的雲霧中展開了燦爛奪目的日光。所以這樹也叫作「開日樹」。

 請問諸位看官,這則神話到底在講述怎麼樣的仙界之「香」呢?

屍解留香

一次,漢武帝在例行巡狩視察時經過河間郡這個地方,遠遠望見有一股青紫光氣從地表上沖天際。於是請會望氣的術師幫忙看看,得出的結論是說:這青紫之氣下面有一位奇女子,一定會帶來天子級別的祥瑞。

金~元.「秋山」仕女焚香玉飾。鏤空玉飾一面為樹林裡有群鹿的「秋山」景緻,另一面為松下覽卷女子,側有香爐、鶴、龜、靈芝,上雲間有一童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金~元.「秋山」仕女焚香玉飾。鏤空玉飾一面為樹林裡有群鹿的「秋山」景緻,另一面為松下覽卷女子,側有香爐、鶴、龜、靈芝,上雲間有一童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漢武帝命人訪求,果然得到一位姿貌殊絕的女子,但是她一直雙手握拳。漢武帝先後命數百人將那女子的握拳展開,可是就是打開不了,根本不知道為何此女有如此神力。漢武帝只好親自上陣,親自上前給女子展開握拳之手,不想女子的手真的伸展開了。漢武帝就封此女為婕妤級別的嬪妃。人們就稱此女為「拳夫人」,因為據說她手裡握有玉質的鉤弋,居住的宮室叫做鉤弋宮,也就給她一個雅號:鉤弋夫人。

很快,她就得到漢武帝的寵幸,並且懷了身孕,歷經十四個月後方才生出一個皇子劉弗陵。漢武帝大為驚喜,因為相傳上古堯帝在出生之時,也是其母懷孕十四個月。漢武帝覺得皇子劉弗陵的出生預示大吉之兆。

清.青玉獸面爐。香爐用以焚香,鏤空蓋面即方便香薰出。(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清.青玉獸面爐。香爐用以焚香,鏤空蓋面即方便香薰出。(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到皇子劉弗陵七歲的時候,鉤弋夫人一病不起,漢武帝甚是著急,連問情況。鉤弋夫人卻自知命數,好言對漢武帝說明:「臣妾此生的運氣正是應驗為了給陛下生一個皇子,而且命中注定在孩兒七歲時我就當命終,所以,今年我是必然離開人世。宮中現在有一些蠱氣,皇上要多加修行精進,以免傷害了自己的聖體。」說罷鉤弋夫人就離世了。漢武帝於是打算厚葬鉤弋夫人,設好靈堂,將夫人放入靈柩封棺待葬。這時,整個靈堂散發出一個奇異之香,方圓十幾里的地方都能夠聞到香氣。漢武帝按照禮儀,將夫人的棺槨葬入雲陵。

不久,漢武帝太過思念鉤弋夫人,又覺得入葬前的那股神祕廣大的奇香應該別有原因,於是就派人重新發掘夫人墓葬,探查究竟。可是,人們打開棺槨後,發現是一具空棺,裡面沒有屍體,唯有一些衣物鞋履還在。漢武帝大為驚異,就在曾經和鉤弋夫人會面的甘泉之地,建築一座通靈臺。

清.伽楠嵌寶芝仙福壽珮。伽楠木或作枷楠木,為產自中國南部沿海山區與東南亞一帶特殊樹種的香材。木質因結香而具幽遠芬馥香氣。明清時期以來,除用於齋室焚香,亦製為香牌、墜飾、手串、數珠等佩飾。(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清.伽楠嵌寶芝仙福壽珮。伽楠木或作枷楠木,為產自中國南部沿海山區與東南亞一帶特殊樹種的香材。木質因結香而具幽遠芬馥香氣。明清時期以來,除用於齋室焚香,亦製為香牌、墜飾、手串、數珠等佩飾。(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這個傳說,是正面描述鉤弋夫人負有天命為漢武帝生一位繼統大位的皇子,而鉤弋夫人完成使命後屍解而去,並散發奇異的香氣。屍解,就是古代修行人修行功德完滿後,將肉身身體也同樣修成,就以凡人過世的假象,一併帶走肉身而去。

我們不知漢武帝是為鉤弋夫人去世而悲傷,還是為鉤弋夫人屍解散香的神蹟所震撼,不到兩年,漢武帝也賓天了。在入葬山陵之前,漢武帝的棺槨自己動起來,還發出聲響,宮外的人都聽得到,如此一連數次。很快武帝靈柩散發出異常的芳香,即使入葬茂陵,封土山陵,那芳香依舊不散。不久後,整個茂陵就瀰漫大霧,有許多曾經多年陪侍的宮人都彷彿見到漢武帝的身影。於是後人認為漢武帝屍解而去,也同鉤弋夫人一樣留下奇香。

小結

漢武帝時代的香文化神話傳奇多姿多彩,層次分明,境界齊全。這說明漢代人們對香文化有全方位的認知,內涵深刻而又神祕 ,而且也證實漢武帝時代的各種神話傳說具有系統性的宏大敘事特徵。只是當時文人文筆的詳略差別,加上傳聞與記錄的角度不同,給後人一種博雜零碎的觀感。那麼,我們從漢武帝時代的香文化神話傳奇中,又能獲得怎麼樣的啟示呢?◇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