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氣溫高雨量少 PM2.5平均濃度微增

【記者戴德蔓/臺北報導】

環境部12月26日公布近八年(105年至112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各汙染物濃度、空氣品質不良天數均比率均呈下降趨勢,不過PM2.5和臭氧年平均濃度,今年比去年上升1.4微克/立方公尺、1.8ppb,主要原因是環境風速低,臺灣中部和南部地區日降雨量較少,細懸浮微粒不容易擴散,造成局部汙染物累積。

環境部表示,空氣品質不良(AQI >100)天數比率,由15.09%下降到6.35%。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從105年的20微克/立方公尺降至今年12月的13.8微克/立方公尺,整體改善幅度達三成以上。

雖然汙染物整體呈下降趨勢,但112年PM2.5和臭氧年平均濃度較111年上升1.4微克/立方公尺和1.8ppb。環境部表示,當環境風速低,臺灣中部和南部地區日降雨量較少,細懸浮微粒不容易擴散,造成局部汙染物累積,尤其吹東風時,加上高溫和穩定的氣象條件,透過光化學反應,臭氧易生成。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長張順欽表示,整體來看,PM2.5達紅色警示天數由去年45次降至今年18次,雖然今年平均氣溫增加,讓臭氧容易生成,但濃度沒有那麼高。他提到,雖然臭氧達紅色警示的天數達98天,較去年84天多,但去年臭氧濃度最高到135ppb,今年最大值反而下降至103ppb。

環境部表示,近年偕同各部會推動各項污染改善工作,相較於105年排放量,整體工廠及交通汙染排放量分別減少38%及30%,並實際反映在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另外,與經濟部共同推動公營事業(包含中火、興達、中鋼、台船等)減量措施,有效減少超過五成空汙排放量。

至於未來第二期(113年至116年)空氣汙染防制方案,環境部表示,將強化精準治理作為,增訂全國臭氧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數較108年減少80%及中南部區域PM2.5達到15μg/m3以下目標。◇

延伸閱讀
陸八成省會級城市空汙惡化
2023年12月25日 | 12個月前
空汙防制 環境部:近7年改善3成
2023年12月10日 | 1年前
環境部:明年首季將確立碳費費率
2023年11月28日 | 1年前
研究:餐酒館燒烤店 空汙都超標
2023年08月23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