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臺灣薪資兩極 學者:應擴大服務業需求
主計總處公布111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新臺幣51.8萬元,年增2.37%,創4年來最大增幅,不過,最高薪10%與最低薪10%的薪資差距擴大為4.12倍,創下5年來新高,等於貧富差距再度拉大。學者認為,臺灣要擴大對服務業的需求,才可以解決低薪問題,「這是產業發展問題」。
據主計總處的統計,111年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1.8萬元,年增2.37%;總薪資平均數則為69.3萬元,年增3.44%,同創4年來最大增幅。
最高薪與最低薪差距 連續2年拉大
另外,最高薪10%與最低薪10%的薪資差距,由2021年的4.09倍,擴大為2022年的4.12倍,連續兩年拉大,數字創5年來最高。
全年薪資中位數為51.8萬換算每月平均領4.3萬元,若以全體受僱勞工817.1萬計算,中位數代表的含義是,有408.5萬受僱者的月薪不足前述的4.3萬元。
另外,全年薪資中位數的51.8萬,數字低於總薪資平均數的69.3萬元。據薪資分布,在所有受僱員工裡,有68.61%的人低於總薪資平均數,該比率在102年為65.17%,顯示中產階級與高收入族群之間薪資差距,正在逐年擴大。
資訊電子業年薪中位數達128.9萬元
觀察薪資中位數最高的新竹市,全年薪資達到平均82.1萬最高,新竹市主要行業是資訊電子工業,員工占比達44%;資訊電子工業全年薪資中位數達128.9萬元,平均數更達177.2萬元。
至於首都臺北市為70.1萬元排名第二,主要行業包含批發業、金融及保險業、零售業及出版影音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其中金融及保險業的全年薪資薪資中位數也突破百萬大關,達113.3萬元。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這份調查是去年的薪資中位數狀況,去年上半年臺灣的經濟是外熱內冷,出口表現不錯,薪資還延續2021年時的紅利。
他說,以2021年而言,國內出口創新高,經濟成長不錯,廠商賺很多錢自然幫員工加薪,當時出現包括:科技業人才不足廠商開高薪挖角的狀況,航運業還發出可觀年終,這些狀況延續到2022年。
薪資結構呈兩極狀況 與產業特性有關
不過,吳大任說,這份統計還隱含有400多萬的勞動人口的薪資在中位數以下,「確實低薪人口的占比還是太高了。」他說,以這樣的所得,要住在臺北市裡面,生活可能比較辛苦。
談到造成臺灣薪資結構逐漸出現兩極的狀況,他說,與產業特性有關係,臺灣的製造業非常有國際競爭力,儘管現在面臨升息循環,終端需求受到影響,但只要度過景氣谷底,消費開始復甦,製造業又可以再創榮景,而從業者薪水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服務業的情況就不是這樣。」吳大任說,服務業在臺灣國內市場規模小,而且一般民眾多是假日才有時間消費。他說,商家平日的生意不好,所以傾向聘請工讀生等臨時工,而這些就業族群的薪資普遍不高,「年輕人覺得服務業辛苦且薪資低,就更不願意投入這類行業。」
「要解決這個問題,重點是在低薪的部分。」吳大任說,想讓服務業拿到更高的薪水,以臺灣的資源而言,應該擴大觀光業的實力,效法日本的做法,讓更多外國人來臺灣消費,去解決服務業平日生意不佳的狀況,這樣他們才會願意留著更優質的員工,以及聘請全職員工,往後薪資的成長幅度才會高。
服務業強調臺灣特色 不同市場不一定會買單
適逢2024年總統大選前,各黨候選人提出財經政策藍圖之際,吳大任建議,勞動市場的問題,反而要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去思考做法,真正的去擴大服務業的需求,才可以根本的處理這些問題。
至於臺灣開放與中國間的服貿,是否可解決臺灣服務業面臨的低薪問題?吳大任說,如果讓中國的服務業來臺灣,我們的本土產業反而會受到衝擊,去打擊到臺灣的服務業。
吳大任說,中國服務業的規模相當大,還有龐大的資源,如果他們來臺灣跟本土業者競爭,對臺灣服務業的打擊會相當大,「開放服貿還是要謹慎考慮。」
至於臺灣的服務業能否像製造業一樣擴大對外輸出,吳大任說,服務業要走出臺灣有一定的困難,「製造業是接蘋果訂單,而本土服務業強調臺灣特色,在不同市場不一定會被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