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3D列印口顎彌補物 口腔癌重建新希望

工研院與高雄榮民總醫院共同發表全國首創的3D列印口顎彌補物臨床試驗成果。圖左起:高雄榮總副院長陳垚生、南科管理局副局長鄭秀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曹芳海(記者方金媛/攝影)
工研院與高雄榮民總醫院共同發表全國首創的3D列印口顎彌補物臨床試驗成果。圖左起:高雄榮總副院長陳垚生、南科管理局副局長鄭秀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曹芳海(記者方金媛/攝影)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臺灣每年約有1萬人罹患口腔癌,逾六成病友需要進行口顎重建手術,術後影響外觀及進食功能,常讓病友身心靈飽受煎熬。工業技術研究院與高雄榮民總醫院11月22日共同發表全國首創的3D列印口顎彌補物臨床試驗成果,經過多年努力,已成功在人體試驗改善口腔癌病人的容貌與咀嚼功能,為口顎重建手術帶來全新希望。 

工研院與高雄榮民總醫院創新研發的3D列印口顎彌補物,已完成九例臨床試驗。工研院與高雄榮民總醫院創新研發的3D列印口顎彌補物,已完成九例臨床試驗。(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曹芳海表示,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多年來投入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首度將技術應用於口顎彌補物,歷經不斷調校設計,實驗超過5億次的口顎咬合測試,終於在2019年與高雄榮總合作進行全國第一次臨床試驗。團隊將持續努力推動3D列印口顎彌補物驗證與市場化,造福更多口腔癌患者。 

高榮院長林曜祥表示,高榮三年內完成9例個案,所有植入物皆無鬆脫,超過半數患者能開始咀嚼食物,確保營養攝取且保留對稱性外觀,這樣的成果在市場化起步是一大突破與鼓舞,目前持續改良植入物設計、提升人體適應性,期盼未來能進一步擴大人體使用,加速此醫材產品化落地應用。 

陽光基金會社工督導陳宣瑋表示,口腔癌病友術後可能會面臨身體形象改變、口語表達不清,經常遭到外人異樣的眼光;此外,飲食不便也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問題等,對他們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期待口顎彌補物新技術,未來可以改善口腔癌病友整體的生活品質。 

現場特別播映微電影《生日願望》,改編自真實案例:女主角在大學時不幸罹患口腔癌,術後,臉上留下明顯的疤痕與不自然歪斜,不僅影響口齒清晰度,也失去味覺與咀嚼能力,只能攝取流質食物。生理上的重大改變,讓她躲在口罩下掩蓋自己的自卑。在工研院南分院組長劉松河與高雄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陳竣峰,共同以3D列印口顎彌補物重塑她的臉,也幫她脫下了口罩,重拾甜美笑容,生日願望終於成真。片尾遠方飛機緩緩降落,象徵研、醫、病三方的堅持不懈,終於迎來創新成果的平安落地。◇

延伸閱讀
全球百大研發獎 臺奪12項亞洲第一
2023年10月06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