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五代變遷 高雄車站百年物語特展

日本鐵道博物館(大宮)館長大場喜幸(前排左二)、副館長荒木文宏(右一)參觀模型展。(高史博提供)
日本鐵道博物館(大宮)館長大場喜幸(前排左二)、副館長荒木文宏(右一)參觀模型展。(高史博提供)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高雄的鐵路建設與產業及城市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高雄車站為軸,車站周邊建設變化、族群遷徙、歷史事件與城市發展為緯,在哈瑪星臺灣鐵道館推出「驛動.城啟-高雄車站百年物語」特展,回顧臺灣從日治時期迄今,歷經五代變遷的鐵道故事。日本鐵道博物館(大宮)的館長大場喜幸等人11月6日搶先參觀這次特展。他表示,鐵道館的模型展很好呈現臺灣景點與產業發展,讓他深受感動與啟發。

現場展出高雄車站中山地下道匾額現場展出高雄車站中山地下道匾額(高史博提供)

高史博代理館長李旭騏說明,高雄車站過去曾有中山地下道、中博臨時高架橋連接前後站,延伸的補習街、電子街、皮靴街,是市民共同的生活回憶。

李旭麒提到,高雄唯二的帝冠式建築高史博和高雄車站都承載高雄城市情感與歷史記憶,第三代高雄車站站體經過文史團體、地方政府、工程單位協力促成2次遷移的工程壯舉,創下全臺最大文物(2,500噸)搬遷紀錄,也是全臺唯一遷移又復位的站體,站體的保留呈現臺灣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態度。

高雄火車站的瓦當和鬼瓦高雄火車站的瓦當和鬼瓦(高史博提供)

高雄車站經歷五代變遷,每個時期稱呼與功能也不同,這次特展主題圍繞在高雄車站的嬗變與週邊變化。

1900年代依港而生的第一代「臨時打狗停車場」及第二代車站「打狗驛」(後更名「高雄港驛」),主要目的是貨物運輸。作為當時縱貫鐵道最南端出發點,開啟鐵路連接海港運輸的藍圖,港務蓬勃發展也帶動城市繁榮。

隨著都市往東發展,1941年啟用的第三代車站「高雄新驛」是縱貫線上唯一的帝冠式建築,也是是日治時期最後一個完工的大型車站,展現當時高雄作為南進基地的雄偉氣勢,並為高雄車站的永久位置定錨,也影響第四代「高雄臨時車站」與第五代「新高雄車站」的誕生,且以此為中心形成城市的中軸線,成為旅客進出城市的新地標、新記憶。

日本鐵道博物館(大宮)的館長大場喜幸、副館長荒木文宏及學藝部主任五十嵐健一等人受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邀請,參加「2023鐵道文化交流論壇」,6日特地到高雄參觀深具歷史意義的舊打狗驛故事館、北號誌樓及哈瑪星台灣鐵道館,並搶先參觀特展。

高史博曾與鐵道博物館(大宮)合作推出「跨海的鐵道技術-日本大宮鐵道博物館交流展」與策辦論壇或講座,雙方往來密切。◇

延伸閱讀
六龜神祕雜貨店特展 解密洪稇源
2023年09月20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