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金】美國科技股的狂歡結束了嗎?

⊙Fan Yu/文、信宇/編譯

在今年4月4日舉行的紐約男孩俱樂部年度午餐會上,一位16歲的年輕小伙子向對沖基金經理科爾曼(Chase Coleman)請教,應該買什麼股票才穩當。這是一個人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而且永不過時。

當時科爾曼回答,那就購買「FAANG」科技股吧。「FAANG」是目前各領風騷的幾檔超大市值科技股的開頭字母縮寫,包括Facebook(臉書)、Amazon(亞馬遜)、Apple(蘋果)、Netflix(網飛)和Google(谷歌)等。

等等,難道現在又是2018年故伎重演嗎?去年,由於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開始連續大規模升息,科技股遭受了重創。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在2022年下跌了33%,這是2008年以來最糟糕的表現。

然而在今年第一季,科技業相對於其他產業,顯得更加穩定和正常。細究起來,有幾個因素促成這種情況,而且與基本面關係不大。

第一個因素聽起來像是一個過時的論點。我們知道科技業對利率非常敏感。投資者認為聯準會的緊縮貨幣政策幾乎已結束了,利率將從這裡開始持平,甚至下降。這就是我們幾個月來經常聽到的「聯準會支點」之類的老生常談。

另一個因素就是認為科技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鑑於外界對金融業是否健全的疑慮,市場整體上受到衝擊。在兩家地區性銀行倒閉之後,投資者受到了巨大的震動和驚嚇;而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簡稱瑞信)則與瑞銀集團(UBS)進行了一場獵槍式的聯姻;此外,總部位於加州舊金山的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及眾多其他銀行似乎仍在苦苦掙扎,艱難生存。顯而易見,廣大投資者一直在逃離金融業,轉而寄希望於科技巨頭帶來更安全的資產負債表和更強勁的盈利能力。

第三個因素是,科技和創新再次助推了消費者的想像力。如果某個行業被打擊的時間達到了一定限度,投資者就會開始尋求改變,另闢蹊徑。今天的科技業就是處於這種局面。

最近以來,ChatGPT聊天機器人異常火熱,成為社交熱點,重新點燃了雲端運算的發展前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整個行業的成本刪減和大規模裁員被視為是積極的發展,利潤將成為科技業高層的關鍵考量。過去一年左右困擾科技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如過多的微晶片庫存和供應鏈中斷等問題,正在逐步得到清理。

其實從本質上講,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與眾多產業普遍的混亂和災難相比,科技業顯得更加穩定和正常。

問題是,這種現象是曇花一現,還是科技股將繼續閃耀?我們必須評估一下基本面。收入成長的速度正在減緩,這也是科技公司一直在積極裁員的主要原因。當收入成長減慢時,必須削減開支以滿足利潤預期。公司未來的表現將取決於這些費用刪減的執行情況,及針對創新和人工智慧等未來成長領域的審慎投資。


科技業的不利因素之一是估值普遍偏高。那斯達克指數的遠期本益比約為24,比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7高得多。科技公司通常以較高的盈利倍數交易,但這是一個巨大的價差,而過去十年的歷史價差約為20%。

科技業是經濟上最敏感的部門之一。公司和消費者是否會繼續消費,並增加他們在IT(資訊科技)服務上的支出?企業正在裁員,在保持現狀之外,資本支出和新技術服務支出正在減速。而在消費者方面,雖然工資和就業水準暫時保持穩定,然而很難看到消費者在串流服務和電子潮物上的支出增加,事實上卻是在減少。

最後,追根溯源,我們必須回到利率問題。高利率是資金持續流入科技領域的另一個潛在阻礙因素。當貨幣市場基金和無風險國債的殖利率為4%至5%時,考慮到全球經濟的不穩定狀態,科技股的風險調整後殖利率是否足夠高?這個問題值得持續關注。
──作者范宇(Fan Yu)是知名的金融和經濟專家,自2015年以來一直撰文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狀況。原文「Is the Party Over for Tech Stock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延伸閱讀
薩默斯:美國經濟軟著陸機率上升
2023年09月03日 | 1年前
國泰金對中曝險4千億
2023年08月25日 | 1年前
美升息1碼 :今年不會降息
2023年07月27日 | 1年前
Fed褐皮書:美經濟短期前景惡化
2023年06月01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