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退市 陸經濟面臨流動性危機
【大紀元2023年08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畏綜合報導)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將數萬億人民幣投入銀行長期存款,實際上使大量資金退出市場流通,導致中國經濟面臨著流動性危機的陷阱。
最新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的各種金融機構今年第一季度發行了價值5.5萬億元人民幣(合7661.2億美元)的長期定期存款證,即存單(CD),這是自2015年推出該產品以來規模最大的季度發行量。
中國國內投資者在過去一年中紛紛湧入這些定期存款,拚命尋求回報,因為他們退出了房地產和股票市場,這兩種過去傳統的投資選擇現在由於中共政府監管和經濟蕭條而顯得風險過高。
路透社報導,今年,儘管利率較低,企業們也紛紛加入這場存款運動,加重了對中國經濟的拖累,因為這實際上意味著企業和家庭都在囤積現金而不是進行投資或消費,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困擾日本陷入多年的典型流動性陷阱。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根據日本20世紀90年代的經驗,由於財務帳面資產趨於縮水嚴重,中國經濟存在進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
中國家庭和企業缺乏信心分析人士認為,今天的中國家庭和企業缺乏信心。
雖然決策者已降息並鼓勵銀行增加放貸,以努力在疫情過後重振經濟。然而,約有180家國內A股公司在其股票備案文件中表示,他們今年投入了長期存款CD。
一名在一家國有銀行處理零售帳戶的經理表示,對存款證的需求高於平常,她說,「因為誰也不知道大環境是否會變得更糟?」她還表示,雖然有些客戶投資了現金產品,可以隨時贖回以備緊急使用,但大多數客戶都買了3年期的CD,提前支取會有罰款,這意味著存款資金將被鎖定在一段時間。
這種對存款證和其他更安全理財產品的熱衷,削弱了政府政策制定者通過減稅和相對克制房地產支持措施來刺激需求和消費的能力。
美國Indus Capital太平洋機會基金經理拜倫‧吉爾(Byron Gill)也將中國經濟和日本「丟失的十年」期間的資產縮水進行了類比。
「就中國而言,我們可以說的是,經濟的一個子領域,即房地產行業,絕對正處於資產衰退之中。」吉爾說,「就房地產占中國經濟產出的四分之一而言,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儲蓄過剩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保持高儲蓄率,其儲蓄率占GDP的比例是大型經濟體中最高的。
截至6月底,家庭存款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32.2萬億元人民幣(18.41萬億美元),相當於30多個月的零售額,今年上半年增加了1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率創十年新高。
存款證(CD)由銀行發行,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儲蓄選擇之一,3年期存款證的收益率通常徘徊在3%左右,高於銀行活期存款。
澳新銀行(ANZ)高級中國經濟學家王貝蒂(Betty Wang)表示,「由於房地產行業幾乎沒有復甦的跡象,就業前景也不確定,家庭存款的積累表明家庭普遍存在悲觀情緒。」
中國能量飲料製造商東鵬飲料(605499.SS)在7月18日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已投資招商銀行的21個月定期存款和寧波銀行的17個月定期存款。該公司表示,此類投資旨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增加公司收入。
上海一名姓吳的散戶投資者表示,她投資了三年期CD。「我現在看不到很多投資機會。我的股票共同基金(mutual funds)仍然下跌了20%左右。」吳說。
中國有2.2億散戶股票投資者,相當於巴西的人口數量,也是每日股市波動的最大推動力,但今年他們一直保持著觀望態度。
基準上證綜合指數和藍籌股滬深300指數遠遠落後於鄰近的日本股市的步伐,後者今年迄今已上漲近25%。
上海一位50多歲的散戶投資者希望以約翰的身分加入,他說今年早些時候他將大部分積蓄投資於CD。
「在沒看到明顯的上漲趨勢之前,我不會向股市投入資金的。」他說。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