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全球化 張忠謀:國安擺第一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4日上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6屆第2次會員大會」,以「重新定義全球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中央社)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4日上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第26屆第2次會員大會」,以「重新定義全球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

美國對中共發起貿易戰、科技制裁,以及疫情時突顯出在中國生產的風險等,使得全球供應鏈走向「去中國化」,讓過往全球化的模式出現調整,定義也將被改寫。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4日表示,現在國家安全、科技領先以及經濟領先的重要性,已在全球化之上。

張忠謀4日應邀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並以「重新定義全球化」為題發表演說。他說,全球化雖然對人類帶來好處,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我大膽提出對未來全球化模式的預測。」

談到外界過去對全球化的定義,張忠謀說,是指不管國界的劃分,企業或個人追求商業利潤並承擔商業風險的營運模式;他認為,「(這種狀態)從來沒有完全做到。」

張忠謀說,「每個人都有家與祖國,不能期待商人或企業家『 在別國的發展』都能像在自己家鄉一樣。」

他說,全球化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首先是1492年到1800年,由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展開;第二階段是自1800年到2000年,工業革命影響開始加劇;第三階段則是2000年以後。

需要關注的是,張忠謀說,全球化的升溫,除來自企業技術成長帶來的需求外,往往還伴隨著地緣政治事件;其中包括柏林圍牆的倒塌,以及中國在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都在加速全球化的升溫,「到2010年,全世界已經是最高度全球化的狀態。」

全球化加劇薪資差距

談到全球化的好與壞,張忠謀說,幾十億人因此脫離貧窮,也讓幾乎所有國家的生活水準大幅進步,但卻拉大了人們的財富差距。

他說,在1980年代,包括IBM與GE等大公司CEO(執行長)的薪水福利是基層員工的40倍,而膨脹至今,兩者的差距已達400多倍;很多公司變大並非是CEO的功勞,而是受益於全球化,然而基層員工的薪水雖然已按照生活指數調整,但卻沒有太多的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財富。

張忠謀回憶自己在1972年於美國的半導體大廠德州儀器(TI)的狀況時,他說,當時公司最高職位的退休金是1,600萬美金(約新臺幣4.5億元);但現在這筆錢可能1個月就賺到,或是因為全球化帶來的資產膨脹。

美中目前競爭多於合作

全球化造成的不平等,不只在個人層面,張忠謀說,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存在很多的不公平狀況,修昔底德(Thucydides)陷阱開始出現,而這種陷阱指的是既有強權跟崛起強權的戰爭;據研究,最近500年歷史中,共有20個類似個案,當中有2/3發生戰爭,只有1/3沒發生戰爭。

張忠謀說,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就是在探討全球化受惠程度的問題,先撇開戰爭而言,雙方近年提出許多降低全球化的政策或行為。

他說,包括中國大幅補助本國科技產業;中國表示2025年晶片自給自足;美國開始對中國貨品課徵進口關稅;美國禁止若干高科技器械、晶片與設計等產品出口到中國;美國補貼半導體公司到美國設廠;美中對智慧財產的看法分歧等。

如今,全球化的定義出現變化,張忠謀說,過去的基礎是各持經濟比較優勢的分工合作;現在則是調整成,在不傷害國家安全與未來科技領先為前提,允許企業在國外謀利,也允許外國產品及服務進口。

張忠謀說,這代表的是,國安與經濟領先等重要性,已在全球化之上。他認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定調為競爭與合作,而目前競爭成分更高於合作。

拜登喊工會回來了 張忠謀感到刺耳

另外,張忠謀提到,全球化使得美國很多製造業工作都轉移到國外去,主要是到亞洲;美國失去的製造業工作,如鋼鐵、汽車等產業也都沒有了,而以前鋼鐵、汽車業的工人是美國的中產階級。

他特別提到去年12月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舉行移機典禮的狀況,台積電邀請美國總統拜登出席,拜登說美國政府樂於製造業到美國投資。

不過,張忠謀說,拜登當時喊出「Union is coming back(工會回來了)」。他坦言,「這句話我聽得有點刺耳喔!但我們請他來,只能讓他講。」

媒體引述半導體業界人士的解讀指出,張忠謀並不是認為工會不好,而是認為好的企業會照顧好員工,員工與公司一心,就不需要工會,因此才會對「工會回來了」這句話感到刺耳。◇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