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行人地獄】學者:最終要改道路設計

圖為行人過馬路。(中央社)
圖為行人過馬路。(中央社)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

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禮讓行人新制上路,車輛未讓行人優先通行罰鍰提高至6千元,有行人表示,汽機車禮讓狀況改善許多,也有駕駛人表示,罰鍰提高會加強注意禮讓。學者認為,這就是社會教育、塑造社會價值的過程,但好的道路設計才是最終目標,後續可藉由訂定「交通安全基本法」的子法時落入相關道路設計規範。

交通部日前預告修法規定,汽機車未停讓行人除了最高罰6千元,駕駛還需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3小時、記點3點,新制已於6月30日上路。臺北市警方統計至首日下午4時,共裁罰46件,以中正區、北投區、內湖區各6件最多,違規樣態包含汽車15件、機車31件,員警值勤時發現,多數駕駛都有遵守規定停讓。

有民眾指出,最近禮讓行人議題討論度很高,自己會多留意,尤其是罰則提高更會警惕,因為6千元罰鍰很貴;也有民眾觀察到,機車或汽車都變得更禮讓,不會一綠燈就衝出去,經過路口也會真的停下來,但造成到處都在塞車,令人心煩。

交通安全協會監事黃飛發指出,臺灣沒有右轉專用道路及紅燈不能右轉,所以當車流右轉需等待行人時,行人又過多時就很容易回堵影響主線車流。但不禮讓行人也與國際趨勢及肇事率背道,所以好的道路設計才能解決此問題,若沒有好的道路設計,要達成零死亡,就只能加強駕駛教育。

公民幫推理事長鍾慧諭對《大紀元時報》說,整個社會都在討論這件事情,「我覺得很棒、討論熱度很好!這就是一個社會教育、塑造社會價值的過程。」但她強調,道路工程的改善還是最終目標,包括行穿線退縮、左轉的避車道等,這不能只靠政府宣傳、達成設計共識而已,她建議,後續在訂定「交通安全基本法」的子法時,可以直接將相關設計規範放入。

改善交通工程之餘 高齡者事故也不可忽視

在被報導為「行人地獄」後,雖然可以看到相關改革做法,卻還看不到明顯成效。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指出,這半年來,交通部已經知道要先檢討交通工程的部分,所以才會有行穿線要往後退縮、行人專用時相、行人早開時相等方向改進,但是,「他們做得比預期要來得慢。」

李克聰表示,若路口需要做交通工程改善,首先是經費的問題,再來是路口周遭的店家、住家、停車等都會受影響,因此若要做路口的交通工程改善,無法一蹴可幾;但可以從非號誌化路口(閃紅、黃燈路口)、無號誌化路口的標記標線開始下手,例如以慢、停這些標誌來規範相關路權。

改善交通不外乎就是從3E著手,包括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及執法(Enforcement)。李克聰說,臺灣現在已經被迫使用強力執法來教育民眾,包括重罰以及嚴加取締,但就這半年以來,成效似乎沒有出來,至於6月30日開始的加重罰則至6千、違規記三點、強制參加道安講習等,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看在這樣的嚴格執法下,能不能慢慢產生效果。

李克聰也補充,臺灣高齡者越來越多,後年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但因為高齡者的事故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政府需要未雨綢繆,他建議,可以從社區開始深入,哪些高齡者已經不適合開車、騎車,應該先調查出來,再去做相關的輔導與協助。◇

延伸閱讀
不停讓行人 今起罰鍰6千
2023年06月29日 | 1年前
基隆交通安全研習 師生驚聲尖叫
2023年05月30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