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價鑿運河 或為保經濟
【大紀元2023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駱亞採訪報導)去年8月份,位於廣西的平陸運河正式開工,中共官方報導說,平陸運河是中共建政後的第一條運河,建成後將成為西南地區與東盟貿易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專家們表示,平陸運河的建設,可能更多的出自於中共保經濟、保增長的目的。即使能減少航運時間和距離,只不過多了一個出海口,但並不能自動的增加貿易總量,反而增加龐大的債務,得不償失。出海口是連接歐美,還是連接東盟,意義完全不同。
中共想拉動經濟增長 不惜重複建設當局修建平陸運河的想法由來已久,但早期僅停留在紙面上, 2019年平陸運河研究論證被列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被納入中共「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進入實質性操作層面。
修建運河是一個吞金費時耗工的巨大工程,歷史上對這樣的大工程都很慎重,靈渠和京杭大運河的修建是運糧的剛性需求,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修建存在著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在經濟並不發達的廣西花費720億開鑿平陸運河,取代原有的珠江出海口,有無必要以及是否產生經濟效益,引發專家們的強烈質疑。
中國問題專家橫河對大紀元表示,運河的優點,是在原本沒有的但非常需要的地方開闢新的航道,缺點是連結的水系多在不同海拔高度,需要船閘調整,增加了時間和成本。水運成本低,運載量大,在古代沒有任何運輸方法可以完全替代,靈渠和大運河的作用非常大,但現在再去看大運河,基本沒有作用了。
「現代有很多運輸方法,航運並非總是最有效最經濟的,特別是如果投資收益比太大,根本就不值得。如果是完全政府投資,最終還是落到納稅人頭上,如果是集資,投資方就很可能收不回成本了。」他說。
分析人士認為,平陸運河的建設,可能更多的與中共保經濟、保增長有關,因此不計成本的重複建設。
自2017年美中貿易戰以來,中共當局與文明世界對立起來,地緣政治角色在經濟發展中開始吃重,歐美的貿易「去風險化」,使得中國(共)與歐美的貿易不再是理所當然的了。
中共當局提出了所謂「內循環」、「雙循環」,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所謂擴大內需,習近平去年在經濟工作會議上,將擴大國內需求,與擴大投資建設重大工程聯繫起來,這也成為中共媒體和官員們的一個統一敘事。
旅德水力專家王維洛對大紀元說,「他們現在關鍵的關鍵,就是要用搞基建、花大錢來拉GDP。所以不在乎這個工程做下去是不是有意義,只在乎錢投進去了,有GDP出來,就在於這個。」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un Huang)告訴大紀元,中國GDP增長裡面,大概有30%到35%左右是來自於基建。基建是分兩大塊,一塊就是民間的房地產建設,另外一部分是大型基建,占整個GDP的15%左右。最近由於疫情防控、中美貿易戰、中歐經濟緊張,還有歐美市場消費的衰退,引起了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所以它通過加大了投資基建,促進繁榮。
但問題是,現在的高速、高鐵、機場差不多都超前建完了,中共又瞄準了水運,準備投資水運拉動經濟。除了在建的平陸運河,湘桂運河也在積極推動之中。
中共水利部網站顯示,2022年,中國重大水利工程開工數量和投資規模均為歷史最多,2022年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0,893億元,比2021年增長44%,是水利建設投資完成最多的一年。
黨媒《人民日報》評論說,「一系列水運工程,為推動擴內需、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現在他們中央,只要省裡面報個項目,項目報得越來越大,中央就喜歡。中國最近兩年水利投資都是萬億的,每年都是一萬億。要是再沒有這點的話,中國的經濟百分之四五根本就保不住,主要是為了保百分之四五,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就是沒有經濟效益的投資還是不投好。」 王維洛說。
黃大衛認為,它有一個短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經濟發展中長期來說,不算是一個非常大的用途。中國的基建在過去二十年已經一一完善,整個公路網、鐵道網和高鐵已經超前布局,只是說短期裡面是有個拉動。
官媒說平陸運河開闢了中國西南地區便捷的出海口,但重慶、成都、廣西等西部地區,已經存在重慶、成都分別經貴陽、懷化、百色至北部灣港的三條鐵路運輸線路,以及現有的長江、珠江出海口。
黃大衛認為,它主要是考慮把原來分配到珠海、深圳、廣州的,還有福建的一些碼頭的進出口業務,分配一部分運到北部灣而已。應該說是一個整體經濟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的重新分配蛋糕而已。
「用十個碼頭出口,跟用一個碼頭出口,其實沒有區別,就是說一瓶水,分多少個口來倒出來而已。最關鍵看總量,當然這也有一定的幫助,讓交通運輸更加暢順一點,但是用途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大。」 黃大衛說。
押寶東盟 一廂情願在中共戰略文件《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中,還指出了修建平陸運河的另外一個目的,即加強與東盟的經貿合作。
廣西的官員說,今後南寧港將成為中轉港,西南貨物從南寧組建,通過平陸運河運到欽州港出海,出海口比從廣東出海縮短了560公里,從時間和距離上縮短了近70%,將重慶到新加坡的運輸速度從22天加快到7天,助力南寧打開東盟,特別是東盟地區的物流市場。
東盟成員國和中國都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2022年1月開始生效。從2019年到2022年,雙向貿易將增長52%,超過與歐盟20%的增幅。
由於與西方的外交前景黯淡,中共當局為了避免西方的制裁,把重點放在南方世界,特別是南方世界的一個龍頭東盟。
廣西的首府南寧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中共當局一直想把南寧打造所謂東盟交易中心。
批評人士認為,廣西與東盟的貿易將會很難突破,因為貿易本質是互通有無,廣西似乎除了水果和少量機械和來料加工外,能夠自主生產的絕大部分產品跟東南亞又是高度重疊的,沒有什麼比較大的優勢。
黃大衛認為,西南地方本來也不是出口大省,他們的工業產品跟農產品跟東南亞國家比較重複,更多的可能就是東南亞的一些原材料,例如鐵礦、鎳礦進口中國國內等等。
「(當局)一直以來想把廣西南寧打造所謂東盟交易中心,但東盟的需求主要是中國的小家電和工業產品,中國需要他們的農產品跟工業原材料、礦山等。這一塊目前像通過深圳、廣州,已經是能夠基本上滿足。」黃大衛說。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了「船三代」黃瓊勇的例子,他的貨船從廣西百色到廣州,水路約1,220公里,往返均載貨來回總收入約12.6萬元,成本高達9萬元,來回需時40-45天;平陸運河修通後,從百色至欽州出海,來回總收入約12萬元,成本約4-5萬元,來回最多15天。
即便如此,專家表示,運河基礎設施並不會帶來更多的貿易增長。
「高效基礎設施的建設值得歡迎,但它本身不能在不存在貿易協同效應(trade synergies)的地方,創造出貿易協同,也不能在東盟創造有競爭力的產業,生產中國進口商需要的產品,」新加坡興業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斯蒂芬·奧爾森(Stephen Olson)對《日經亞洲》說,這表明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增長可能有一定的限制。
他補充說,「中國的經濟規模遠遠大於東盟的任何一個經濟體,這就產生了槓桿作用,有時可能導致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的貿易關係。」
奧爾森還對美國和中國(中共)拉攏東盟國家的努力表示懷疑。他說:「對於東盟的大多數國家來說,他們的國家利益最好是坐在圍欄上,與雙方保持強有力的經濟和戰略關係。」
由於俄烏戰爭、通脹、高利率和能源價格飆升,全球需求疲軟,這給中國的貿易出口蒙上陰影。
中共海關總署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今年5月出口同比下降7.5%,進口下降4.5%。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份額繼續呈下滑趨勢。從去年4月到今年4月,中國占美國商品進口的15.4%,為2006年10月以來的最低份額。
按美元計算,5月中國對東盟出口同比下降15.9%,這是從2020年5月以來的首次下降。
中國大陸港口的航運明顯放緩,空集裝箱堆積,深圳福田街道甚至把閒置集裝箱改造成志願者服務站。
「建一個港口要有足夠大的腹地,要有產品。原來產品走深圳、廣州,現在深圳、廣州都沒有東西出去了,平路運河有什麼出口的東西?要想恢復經濟,先把廣州、深圳外貿運量給做上去,要是深圳、廣州港口的能力不夠,那麼你再想怎麼分流。無非就是想這個投錢投下去,能夠所謂創造出一個GDP來。」 王維洛說。
無經濟效益 推高債務據陸媒報導,平陸運河航道等級不低於西江航運幹線等級,按照船閘雙線5千噸級標準、航道5千噸級標準方案建設,這使得平陸運河開挖工程量巨大,總投資高達727.3億元,平均每公里5.38個億。
經歷了三年疫情、房地產行業受打壓,以及美中貿易戰等影響,中共地方政府的債務越來越龐大。
根據廣西財政廳數據,2022年廣西預算收入1,687.72億元,而預算則為支出5,893.89億元。而投資運河的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在穆迪的首次評估中被定為Baa3評級,這個評級是穆迪最低的投資等級。
王維洛評論說,「最關鍵的這個平陸運河,它是不會有經濟效益的。為了讓廣西的出口更快一點,它有意義嗎?廣西本來出口通道是有的,原來走廣州、走深圳,那邊又不是滿了,又不是不給它用,那邊現在都吃不飽了。把這個工程可行性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對不對?」
「這個工程不是說是不是敗筆,它就是沒有效率的這麼一個工程,它的效率就是投那麼多資,700多個億,中共現在錢缺得很,各地都缺錢,它現在還是拚命做項目,幹什麼呢?自己就是自己找死。」王維洛說。
黃大衛表示,這個項目的預期效果,可能跟設計效果會有比較大的差異,從數字上來說就是拉近了一點點距離,但是付出代價究竟是有沒有意義?願望是美好的,但實踐起來要改變整個西南地區經濟結構的話,應該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只會更加債務。
「北部灣跟越南、柬埔寨,還有馬來西亞,運輸距離是比深圳、珠海要近一點。這個距離是不是起決定性作用呢?究竟是不是那700億成本能夠彌補過來呢?這個是沒法去估量,但對於從越南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來說,的確會節省部分費用。但是不是說節省了部分費用就引起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大量貿易來往,不是那麼大。」黃大衛說。
橫河表示,「平陸運河的最大問題是,只談出海口,不談哪個出海口,從珠三角出海是和西方世界接軌,從北部灣出海是和誰接軌?意義完全不同。」
「中國(中共)改革開放的所有經濟成果都是來自對西方世界的開放,尤其是美國。就是一帶一路,完全靠的是從西方國家賺來的錢進行對不發達國家的無效投資,一帶一路不可能成為對西方開放的替代品,對東盟國家貿易也是一樣。東盟國家的開放也是對美國的開放,越南就是個典型例子。在中低端消費品方面,中國和東盟國家是競爭而不是互補關係,不存在替代對歐美貿易的問題。」他說。
橫河表示,為什麼要在這個節點建運河?中國經濟三駕馬車都失去動力,需要新的增長點,而且最好還是具有形象工程的作用,什麼世界第一中國第一等,平陸運河比較符合這些要求,真正建成後的經濟效益反倒是最不重要的,就像港珠澳大橋一樣,可以被吹噓成多個方面的世界第一,無數的便利,但真正的效用是無人在乎的,橋上有沒有車在開是最不重要的。
「到目前為止,習近平當局搞的大項目基本上都成了爛尾工程,就是因為不按經濟規律走,還是計畫經濟那一套,只算政治帳不算經濟帳。」他說。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