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風雲》【秦皇漢武】第三十二章 戰端初起(壹)
漢武帝登基後,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將治國思想從道家轉為儒家,他以大一統的理論為基礎,通過「推恩令」解決了諸侯對中央政府的威脅,又打擊豪強和遊俠,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在國內的問題逐步解決後,漢武帝把他的眼光投向四夷。
西元前201年,劉邦曾經率三十二萬大軍遠征匈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的白登山,被匈奴四十萬騎兵包圍。當時高祖手下的騎兵是相當弱的,高祖當皇帝的時候,想找四匹顏色一樣的白馬拉他的車都很困難。而當時匈奴是什麼情況呢?《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當時匈奴四十萬騎兵,分成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東方的馬都是青馬,西方的馬都是白馬,南方的馬都是棗紅馬,北方的馬都是黑馬,當時匈奴的軍隊實力非常強大。
呂后忍辱 延續和親
高祖戰敗後,採納了劉敬的建議,開始跟匈奴和親。這個和親政策,經過孝惠在位呂后掌權期間、文景時期一直延續下來。高祖駕崩後,匈奴的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在漢人看來很不客氣。按照匈奴人的習慣,兄死弟娶其嫂,就是哥哥死了,弟弟把嫂子娶過來,並照顧哥哥的孩子。因為漢與匈奴之間是兄弟之國,所以漢高祖一死,冒頓就給呂后寫了一封信,大意是:我是一個孤獨的君主,生在草原之中,長在戈壁之上,經常到中原的邊境上來看一看,也很想進中原看一看。現在妳的丈夫死了,聽說妳也很寂寞,我也是一個人,要不然我們以己所有換己所無,意思是說咱們倆都挺寂寞的,那就一塊兒過日子吧。
呂后看了這封信後很生氣,因為漢人的習俗不一樣。呂后把這封信給大臣們看,問他們應該怎麼辦。從表面上看,呂后是要打匈奴,她還說,要不然咱們把匈奴的使臣殺了吧。但估計呂后其實不想打。為什麼呢?因為這時候孝惠帝還很年幼,呂后又是一個女人,兩個人都不會打仗,而且高祖都沒打贏,這母子倆自然更不行了。萬一打輸了,大漢的江山就危險了;如果打贏了,哪個將軍打贏的,這個將軍的實力就太大了,怎麼控制他呢?所以呂后的內心是不想打的。
呂后的妹夫樊噲對呂后說,給我十萬兵橫掃匈奴。呂后又問季布的意見。季布說,樊噲應該砍頭,因為他是在欺君。十萬兵橫掃匈奴可能嗎?當年高祖三十二萬大軍都被困在平城,那時候樊噲也是將軍,也在陣前,當時打不贏,現在說十萬兵橫掃匈奴,這不是吹牛嗎?呂后一聽也害怕了。眾位大臣也都無語。季布接著說,我們不要把匈奴當作是人,他們就是禽獸。禽獸罵你沒有什麼可憤怒的,禽獸誇你沒有什麼可高興的,人怎麼能夠跟禽獸一般見識呢?不要理他。
於是,呂后給單于回了一封信,寫得很謙卑。她說,感謝你還記得我們,可是我頭髮也掉了、牙齒也掉了,走路也不穩了,意思是說,我已經年長色衰,不能嫁給你了。然後說,但是你給我寫信來,我也很感謝你,送給你八匹馬兩輛車,還有棉花、酒等,作為禮物表示酬答。這樣,呂后就把這件事給按下去了。別看呂后殺功臣心狠手辣,真的是碰到像匈奴單于這樣橫的她就退縮了。於是,呂后對匈奴繼續維持和親的政策。
宦官復仇 挑撥作亂
後來到了文景時期,這一政策仍然保持。文景統治近四十年間,匈奴的單于換了三個:第一個是冒頓單于;冒頓單于死後,老上單于繼位,文帝又派宗室的公主去和親;老上單于死後,軍臣單于繼位,大漢又把公主送去和親。這種和親只能維持暫時的和平,匈奴還是不斷的去侵擾漢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匈奴貪圖大漢的財富;另外一方面,匈奴那邊有一個壞人——中行說(人名)。
中行說是一個宦官。文帝的時候跟匈奴和親,他被選中陪同公主一起去匈奴。中行說不想去,但是朝廷命令他必須去。中行說說:「必我行也,為漢患者。」意思是如果非讓我去匈奴的話,我一定會給大漢找麻煩的。中行說到了匈奴就開始為單于服務。當時中原每年都給匈奴幾樣東西:絲綢、棉花、釀酒的酒麴。匈奴覺得這些東西很好,因為冬天的時候,塞北苦寒之地非常冷,匈奴人都是穿羊皮襖,又厚重,又腥臊;棉花又輕又軟,穿在身上既禦寒又輕。另外匈奴人都是喝羊奶,現在有酒喝,漢地那個時候釀的是甜酒,就是我們現在稱作醪糟的那種,那種酒很甜很好喝,所以漢人教他們釀酒,他們很喜歡。
中行說對單于說,如果我們匈奴人改變了我們的飲食和服裝的習慣,我們會變成漢人的一部分,我們就會被漢人消滅。他還給匈奴人做了一個實驗:讓人穿著棉花、絲綢做的衣服,騎著馬在荊棘叢中跑,結果衣服被荊棘劃得一道一道的,棉花都散了出來,這件衣服就破得不能再穿了;但是穿著羊皮襖,騎著馬在荊棘裡跑,怎麼跑都沒事兒。中行說對單于說,您看我們的衣服,可以保證我們匈奴強大的戰鬥力,是不能隨便放棄的,所以我們還穿我們的羊皮襖;我們也不能去吃漢人的食物,還是喝羊奶、吃羊肉,這樣才能保持體力。
除了反對匈奴人改變穿著和飲食習慣,中行說還教匈奴人算數、寫字,以便統計人口、統計牲畜,便於管理。從客觀上講,中行說把漢文化傳到了匈奴,但是他的內心一直埋藏著對大漢的仇恨,所以不斷挑撥兩國的關係。
和親之後,大漢和匈奴已經是名義上的兄弟之國,互相之間時常要寫信。過去漢皇帝給匈奴寫信,都是這樣開頭:「皇帝敬問大單于無恙」,很客氣,寫信用的竹簡的長度是一尺一寸,標準的書信的竹簡長度。中行說對單于講,咱們給漢皇帝寫信的時候用一尺二寸的竹簡;我們自己刻一個章,要比漢皇帝的御璽更長、更寬;信的開頭這麼寫:「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皇帝無恙」。
加上「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就把匈奴的地位一下抬高了。古時候也有檔案館,兩國間的信函、官員上的表,都是一卷一卷放在一起,匈奴的信簡比大漢的都長,就顯得很突出。中行說就這樣教唆匈奴對大漢傲慢無理。
當年劉敬提出和親建議的時候,還有一個想法:每年派一個善於言辭、懂得中國文化的使臣到匈奴,對匈奴宣講大漢的禮儀、文化,這樣可以把匈奴變得更文明一些,通過軟實力來解決匈奴的問題。中行說就橫加阻攔。漢使一來,中行說就對大漢使節說,不要說那麼多廢話,看一看你們送來的米、絲綢、酒麴是不是質優量足,如果質優量足的話,你就閉嘴回去,如果品質差或者量不足,等到明年秋天我們的馬吃飽的時候,我們就會派軍隊進攻漢地。(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秦皇漢武》影片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影片版中國通史,目前出版了《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兩宋繁華》、《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