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監測示警缺蛋危機 高醫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高醫大研究團隊利用NOAA HYSPLIT模型探討採樣當日風的軌跡,分析上下風處對空氣中禽流感病毒的影響。(高醫大提供)
高雄醫學大學精準環境醫學研究中心副執行長陳培詩與研究團隊成功建立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採樣技術,在候鳥棲息地收集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樣本進行定量,以了解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濃度分布,並評估其他因素如何影響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濃度。
研究團隊花了近兩年時間,使用鐵氟龍濾紙收集候鳥棲息地的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樣本,並通過定量即時聚合酶鏈反應進行病毒RNA分析包括H5、H7、H9亞型。
研究團隊發現,較低溫度與大氣中禽流感病毒(包含A型流感病毒、H7、H9亞型)濃度較高有關,且在冷氣團影響期間,大氣中禽流感病毒H9亞型濃度也較高。
此外,在候鳥遷徙期間,大氣中禽流感病毒H7亞型濃度較高;特定候鳥品種也會影響大氣中禽流感病毒濃度,其中包括尖尾鴨、小水鴨、花嘴鴨、琵嘴鴨、赤頸鴨、鳳頭潛鴨、反嘴鷸、黑面琵鷺、鷺鶿等,都與大氣中禽流感病毒H7、H9亞型濃度增加有關。
研究團隊表示,空氣監測禽流感病毒或鳥種監測可能都可對禽流感病毒的爆發提供警示,以降低禽流感對環境、公共衛生、經濟的損失。這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