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院大火:世紀浩劫》影評:法國打火英雄立大功!
法國巴黎聖母院是世界著名的古蹟,2019年慘遭祝融震驚全球,火災意外事件被法國人改編成電影《聖母院大火:世紀浩劫》,不論是事故發生、火災破壞力、消防員救災面臨的挑戰,還是沒有男女主角的特殊架構,均給予真實事件飽滿、流暢的詮釋。
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5日傍晚傳出火警,火勢迅速蔓延,讓這歷史悠久的人文聖地面臨全面焚毀的險境。巴黎聖母院的價值不僅止於歷史意義,裡頭還收藏了大量珍貴文物,火災可能造成的傷害因此進一步升級,能否及時終結這場災難,有賴巴黎消防員攜手合作。
不落俗套 沒有男女主角
本片雖非以紀錄片形式拍攝,在故事詮釋上,卻與許多商業電影不同,電影並未運用一般典型手法,透過男主角或女主角視角推進故事,而是以聖母院的工作人員、周遭民眾、政府官員、執行救火行動的消防員、維持秩序的警方等,在眾多配角恰到好處發揚自身價值之下,流暢呈現劇情且不落俗套。
對於火災事故如何發生,透過諸多細節,如故事初期未完全熄滅的菸蒂、老舊電線、老舊管線特殊情況、一隻起到微妙作用的動物等諸多元素,堆疊出危機四伏的氛圍,此外,在場景分鏡與特寫鏡頭的運用上,也有效抓住觀眾的目光。
事故從設備的示警作用、工作人員注意到異常狀況,實際勘查與判斷、建築物本身所帶來的麻煩、過程中潛在的曲折,以及疏散民眾時,一位孩子的動向等情節,在在深化緊張感。
而災難消息傳出後,透過工作人員與一般民眾的視角,看到生活中的常見舉止,就是消息逐漸傳開的來源;官方單位最初接到消息時的可能反應、消息尚未明朗時相關單位的態度、一般事件潛在的干擾作用等,則看到資訊傳遞的重要性。
打火英雄出動 眾志成城
在《聖母院大火:世紀浩劫》預告片中,明示消防隊的出動遇到交通不順暢,除了常見的塞車之外,馬路上可能的各類潛在干擾,都讓消防隊趕往聖母院的過程波折不斷。消防員抵達現場後,聖母院建築物也帶來阻礙,如漫長的螺旋階梯、任何一道門的存在等建築元素,均呈現救火任務難題。
火災不論是濃煙不斷冒出,最後演變成熊熊大火,還是強烈風勢對火災造成的直接影響,都在視覺上帶來震撼效果。而火災本身的挑戰性亦不在話下,包括極高的溫度所帶來的風險與破壞力、煙霧瀰漫造成伸手不見五指的視覺阻礙等。
眾多消防員陸續抵達,從基層消防員到高級指揮官各自發揮良好作用,營造出打火英雄們眾志成城、具使命感的氛圍。
搶救珍貴文物 波折不斷
除了設法滅火外,搶救珍貴文物也是聖母院大火重要面向。聖母院所收藏的法國國寶,平時存放管理都極嚴格,絕非一般消防員可獨自搶救,文物總管的戲碼因此成為頗具觀賞性的故事支線。事發時文物總管人不在聖母院,他設法趕到現場的過程、抵達後的新難題,營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曲折效果。
重大災難發生,自然免不了政治人物親自坐鎮,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在片中登場,為電影適時增添歷史性,而非全然屬於藝術創作。
電影最終高潮在於如何順利滅火。透過指揮官的視角,營造面臨重大抉擇的氛圍,再輔以基層消防員的視角,讓實際的滅火計畫以戲劇效果形式浮上檯面。
之後的實際行動,火災環境的險惡,為消防員的命運增添變數,而眾多法國民眾的齊心禱告,則帶來正面能量,讓救災成功,有著向神誠心求助終獲回報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