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推共榮基金 3年3億挹注臺灣新聞業
Google(谷歌)在8日宣布推出為臺灣新聞業者量身打造的「臺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未來3年內將挹注新臺幣3億元協助新聞產業,由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獨立管理,用於支持新聞產業的轉型發展和永續經營,最快5月公布申請辦法並開始徵件。數位發展部表示,盼望其他大型跨境數位平臺跟進仿效。
Google發布新聞稿說明,「臺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開放所有臺灣新聞媒體申請,凡是產製內容具原創性、符合公眾利益的新聞媒體,每週四都能在開放的辦公時間,向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報名、提案。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將成立獨立的指導委員會和諮詢委員會,廣納數位轉型、新聞內容和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加入,針對媒體提交的方案提供建議;待方案確認後,再由協會審定、核發經費。目前協會規劃每單位每年以申請一個計畫為原則,預計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第一輪徵件。
Google臺灣總經理林雅芳表示,今年在政府、產業公協會的共同努力下,推出新聞數位共榮基金。Google將持續把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帶來台灣,在臺灣投資基礎建設和人才培育,運用各種技術與資源幫助臺灣數位轉型。
Google表示,自2018年以來,Google透過新聞倡議計畫,針對報導工具、數位技術、營運策略,提供新聞業不同的培訓課程,已經幫助台灣超過60間媒體的2000名新聞工作者。
Google說,這次的共榮基金是臺灣專用,具體補助金額未確定。不過,參考Google過去在歐盟補助小型提案五萬歐元(新臺幣162.3萬元)、中型約30萬歐元(新臺幣324萬元),少數特別案30萬歐元(新臺幣974萬元)。
數位部:Meta也研擬相關計畫
對此計畫,數位發展部8日表示,樂見 Google 提出數位轉型共榮方案,數位部也支持新聞有價,同時盼望其他大型跨境數位平臺跟進仿效,並證實Meta也有研擬相關方案。
數位部次長李懷仁8日表示,新聞產業的蓬勃與健全是民主發展重要的基石。當新聞產業遇到數位衝擊與轉型的關鍵時刻,不是只有零和的競爭,亦能透過公私協力、跨產業共同合作,共存共榮。
數位部很高興在媒體跟平臺完成第一輪談話後,Google展現誠意傾聽新聞產業夥伴的聲音,設立基金,展現對話的初步成果。
數位部期待Google跟新聞產業雙方能夠在後續對話中,凝聚更多共識,進而推動更多合作,讓臺灣成為資訊更加通暢、優質多元的民主社會。
數位部指出,行政院跨部會小組即將啟動新一輪新聞業和數位平臺間的共榮對話,以進一步推動平臺、新聞共榮,也鼓勵包含Google 的大型跨境數位平臺繼續深化與支持臺灣新聞產業之間的合作,以對臺灣新聞業及整體民主發展帶來正面助益。
僅「共榮」未見「媒體分潤」
Google、Meta等國際平臺無償使用各家媒體新聞,成功吸引閱聽眾,「有人潮就有錢潮」,因此多數廣告商選擇投放廣告在平臺入口與分頁廣告,降低在傳統媒體下廣告的預算。平臺將廣告從紙媒、原媒體網站吸走,囊括了最大份額廣告收入,卻不願與辛苦產製內容、真正綁住讀者眼球的內容端分配合理利潤。
去年起,在部分新聞學者努力下,數位部與大型平臺進行協商,初步成果端出「共榮計畫」,卻未見「媒體分潤」意願。
一位涉略此案的民間人士向《大紀元》透露,在多次協商後,谷歌仍堅持最早先在國際上已有先例的媒體提案補助策略,而避談有部分國家以公權力、法令促使平臺業者給予當地媒體個別或集體的分潤,「根本是想各個擊破、給蠅頭小利、摸頭」。
他說,谷歌只談共榮基金,未鬆口媒體分潤,多方對此結果感到不滿意;他認為,媒體工作者辛辛苦苦產製出的內容,例如《大紀元》的中國獨家新聞就是該媒體的主力賣點,一線消息更是記者付出生命危險換來的,谷歌、臉書或各種入口網站就輕易撈取新聞,賺走廣告利潤,真的不合理。
不過,該消息人士也說,可以保持樂觀的是,這是雙邊接觸初階結果,也是首個大平臺拋出正面表態,仍給予肯定,「期望有關單位持續努力,促使後續對話,創造更多有利於達成新聞合理分潤的框架與條件」,必要時不排除進一步立法,讓雙方「直球對決」。
此外,該人士還提到,不只分潤議題,大平臺對於「內容審查」並未被與會各方所重視,「平臺以不透明演算法,箝制言論,掌控觸及、任意下架,確實不妥」,因此,也希望未來媒體與平臺商議,能對此議題有所聚焦。
對於媒體分潤議題,Google再度強調,Google搜尋引擎與Google新聞並沒有使用新聞內容,網頁上僅會出現新聞標題、摘要和圖片,讀者點擊後會導流到原媒體網站,因此沒有分潤問題。
Google指出,Google 了解臺灣新聞產業多元,需要客製化的解決方案,因此為臺灣量身打造共榮基金,協助所有新聞媒體成長,並接受政府和產業建議,委託中立單位管理共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