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氣球侵臺若具威脅 國防部:應處手段包括擊落
中共間諜氣球入侵美國領空事件,引發國際關注;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提到,中共軍用氣球近年平均每月侵臺1次,疑為犯臺做準備。對此,國防部14日表示,目前為止在臺海周邊出現的氣球「絕大部分都是氣象探測用的氣球」,若有偵察氣球威脅領海、領空,處置手段包含擊落。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臺灣近年數十次觀察到中共軍用氣球飛入臺灣空域,次數遠比以往所知還多,令人擔心北京當局可能正準備攻打臺灣。
國防部14日舉行例行記者會,針對中共軍用氣球侵臺一事,情次室助理次長黃文啓表示,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在臺海周邊的海空域會用所有偵蒐手段,「包含跨部會的偵蒐手段 」,掌握周邊海空域情資,但這些情資都是國家機密必須要保護的範圍,所以情監偵手段系統跟做法都是機密,不便對外公布。
他表示,目前在臺灣周邊發現的氣球,絕大部分屬於氣象探測用氣球,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飛到一定高度就會自行爆裂消失,雖然這類氣球為橡膠製品,雷達回波顯示相對較弱,但並非完全偵測不到。
他進一步表示,這些氣球都會搭載偵測用的載體,因為材質關係,會在雷達上有較為明顯的顯示,國軍也透過各種管道偵蒐,不存在外媒所稱「掌握不到」的狀況。
黃文啓強調,探空氣球是各國氣象單位的行為,對方向、方位會有不確定性,至於《金融時報》提到數十枚軍用氣球侵臺,「我們不予評論」,但在氣球只要進到臺海周邊範圍,國軍都會予以掌握。
黃文啓表示,國防部針對氣球有非常明確的處理方式,「偵測、鑑別、處置」3個程序,偵測到氣球會予以區分,若是民用的是體積小,不具威脅性,而且不具相當偵測能力,但如果鑑別有可能屬於偵測功能氣球,將循必要的手段加以處置。
黃文啓進一步說明,偵測到氣球第一步是鑑別氣球是否具有威脅性,如同美國本土也有相當大數量的氣球,但也僅公布對國家安全威脅的部分,所以有一套詳密處置原則,國軍針對必須處置的氣球與美國原則概同,「針對國家安全、對民生威脅」,才會去進行處置。
不過黃文啓也強調,目前尚未遇過具威脅性,且必須用致命性武力摧毀的目標,如果確認目標屬於具有高度威脅的,處置手段當然包含進入或接近領海時加以擊落;美軍在南卡羅萊納州所擊落的氣球,事實上帶了相當精密的設備,但在臺灣附近目前還沒有看到中共使用這麼精密的氣球,這是有相當程度的差別。
至於近年臺灣所偵測到的中國氣球數量為何?黃文啓說,次數部分不方便透露,但國軍每年偵測到的氣球數量都不一定,但是氣球數量「大概就是符合對岸在盛行風時期,所釋放氣象氣球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