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下修今年GDP至2.58% 經濟支撐靠內需

經濟部31日公布111年12月外銷訂單521.7億美元,雖為歷年同月第3高,但年減達23.2%,連續4個月負成長。(中央社)
經濟部31日公布111年12月外銷訂單521.7億美元,雖為歷年同月第3高,但年減達23.2%,連續4個月負成長。(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侯駿霖/臺北報導】

台灣經濟研究院在31日舉行「國內總體經濟預測暨元月份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記者會,下修2023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為2.58%。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指出,今年我國經濟成長要靠內需支撐,尤其是政府公共建設投資以及民間消費力道的提升。

張建一說,國外經濟對臺灣影響很大,加上高基期的影響,讓這兩個月出國的下滑幅度變得相當大,出口景氣不確定性,是這次下修GDP成長率預測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臺灣的經濟就是要靠內需,除內需的消費之外,內需的投資特別得依靠公共建設的部分。

值得關注的是,張建一說,中國有9億人感染過新冠肺炎,中國在動態清零的解除後,是不是存在陣痛期,要看三個月之後,中國的消費會不會復甦。

他說,中國是全世界封鎖時間最長的國家,民眾消費行為是否因此出現改變,這值得觀察。另外,中國的房地產幾條紅線雖然消除了,但民眾因為建商爛尾而不繳房貸的情況,後續還是會影響買方意願,由於投資房地產占中國GDP成長很大比重,加上另一大引擎消費面非常不穩定,後續也將牽動臺灣今年經濟的狀況。

另外,張建一說,美國的CPI年增率下降到6%多,PCE也掉到5%多,數字都從高點回落,但還是處於高檔吮準,物價影響到歐美需求,他們靠消費支撐經濟,如果受到影響,會影響到亞洲的出口狀況。臺灣ICT業者,在今年上半年消化庫存之後,下半年是否回補庫存,關鍵要看歐美的需求狀況。

他說,不動產部分,央行去年已下四道管制措施,現在還有《平均地權條例》,雖然不溯及既往,但臺灣空屋率高,對投機行為的遏止效果,值得關注。

至於美國晶片法案帶來的影響,張建一說,對中國高科技應用影響很大。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美國聯合日本、荷蘭對中國半導體設備進行制裁,使得中國成熟製程的產出時間遞延,臺灣有機會填補這塊,特別是在上半年庫存去化之後,在下半年可能接獲來自於中國的轉單。

她說,臺灣半導體面臨景氣下修,現在處在谷底階段,但下半年會回溫,而估計今年半導體業趨勢會是前冷後溫熱的狀況,不過實際還是得看終端市場的需求狀況,跟去化庫存的狀況。

美國聯準會臺灣時間本週四公布最新利率決策,台經院研六所長吳孟道說,這次升息1碼是板上釘釘,現在關注的是,是否會是出鴿派訊息。

他認為,Fed今年升息力道不像去年2~3碼的幅度猛烈,可能下降成一次升1碼,不過這還要看美國接下來物價與經濟的狀況,尤其是勞動市場的緊縮情況。他估計,Fed應會溫和調整利率,上半年就會結束升息循環,但還是會貨幣緊縮,不會降息。

延伸閱讀
台積赴美 專家:更能掌握優勢
2022年12月26日 | 1年前
明年保3落空 經濟成長仰賴內需
2022年11月11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