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吞嚥困難 認識食道弛緩不能症

吞嚥困難是食道弛緩不能症主要症狀,多發生在30~50歲患者。(123RF)
吞嚥困難是食道弛緩不能症主要症狀,多發生在30~50歲患者。(123RF)

文/記者徐翠玲

30歲的吳先生,一年來吃東西吞嚥困難,需要喝大量的水幫助吞嚥,體重也減輕20公斤,因此前往醫院求診。醫師詢問吳先生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並做了身體檢查之後,安排X光檢查,發現嚴重食道擴張,後經胃鏡、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食道弛緩不能症,最後進行「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治療,飲食漸漸恢復正常。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熹昌指出,根據研究,食道弛緩不能症每年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中有1~2人,可能同時發生於男性或女性,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不過大部分主要發生在30~50歲患者。

臨床症狀以漸進式的吞嚥困難表現為主,其他症狀包含胸痛、胃酸逆流、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等。從有症狀到確定診斷,平均約2年。執行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前及術後的胸部X光檢查,顯示食道擴張情形有明顯的改善。

李熹昌表示,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方法為保守治療與外科手術兩類。保守治療包含藥物治療、局部肉毒桿菌注射及氣球擴張術等。氣球擴張術效果較明顯但有食道破裂的風險,大多數的病患常常復發,需要接受多次擴張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是直接切開食道下端的括約肌,效果明顯而持久,但因為食道下端括約肌整層切開,手術中需要同時執行胃底摺疊術(fundoplication),否則患者術後會有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現象。

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是近幾年來新發展的微創內視鏡手術,將內視鏡伸到食道處,在內視鏡導引下,利用特殊的內視鏡手術刀,在食道黏膜下層做一通道直達胃部賁門,之後在通道內進行食道下端括約肌的切開而達到外科手術效果,手術時間約1~2小時,優點是沒有傷口、復原快速、禁食時間短等。◇

延伸閱讀
貼心飲食 為長輩重拾記憶美味
2019年12月02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