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古董家具 留下家族回憶與情感

張春能認為,好的傳統古老家具是「純手工美好工藝」。(張春能提供)
張春能認為,好的傳統古老家具是「純手工美好工藝」。(張春能提供)

文/記者朱孝貞

活了三百年的樹木製作傳統家具,家具最少就有三百年的使用壽命。榮獲文化部2013年傳統匠師的張春能表示,傳統家具是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擁有祖先留下的老家具要珍惜愛護。而老家具使用一甲子以上,漆面會氧化、榫卯會鬆脫、抽屜軌道會磨損,像車子、房子一樣要保養。

好的傳統古老家具是「純手工美好工藝」,維修後還可以再使用百年以上,「代代相傳下去」。張春能喜歡這份維修工作,為物件續命,能讓那些委託人與家族的回憶、情感得以留存,他引以為傲!

張春能有30年榫卯家具文物修復經歷。(張春能提供)張春能有30年榫卯家具文物修復經歷。(張春能提供)

在盛行一次性用具的時代,年輕人已經沒有「修復」概念,不好了丟掉買新的比較快!張春能說,「年輕人不知道那是拼接的」。現在社會就是追求快速,現代家具很多不是實木做的。年輕人只看到新的好看,不喜歡用長輩留下來的老家具。

張春能喜歡維修古董家具,能讓委託人與家族的回憶、情感得以留存。(張春能提供)張春能喜歡維修古董家具,能讓委託人與家族的回憶、情感得以留存。(張春能提供)

張春能表示,經常使用與接觸,人與物之間會產生濃厚情感,後輩用心才能感受長輩留下來的東西珍貴,已經使用幾十年還沒壞,一定是好東西,再繼續使用也不會壞。「修復也是資源再利用的概念。」

實木古董家具有生命

萬物皆有靈,祖先留下的古董家具有生命。尤其是選用幾百年的優質原木,由木工師傅一手一刀用生命、良善心製成的五斗櫃、櫥櫃、衣櫃、書桌、神桌等,就是木材生命的延續。靜靜的陪伴在主人身旁奉獻自己。

修復後的日治時代梳妝臺。(受訪者提供)修復後的日治時代梳妝臺。(張春能提供)

桌櫃(五斗櫃)約民國20年,由臺灣檜木、花樟木、茄苳木組成。(受訪者提供)桌櫃(五斗櫃)約民國 20 年。(張春能提供)

大自然的木材跟人一樣散發它特有的香氣、有毛細孔會呼吸;氣候潮溼它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氣候乾燥時蒸發木材蓄含的水分,可以調節家裡的環境溼度。實木傳統家具是祖先智慧、大自然給人最難得的禮物。

張春能提到,價值觀念的改變,導致現代人捨棄家中具有歷史意義的老舊家具。傳統家具的手藝已漸漸無人傳承,現在都奇貨可居,將來可能就會成為絕響。

張春能說,以目前的技藝水準修復高級家具,必須考量技術難度。(張春能提供)張春能說,以目前的技藝水準修復高級家具,必須考量技術難度。(張春能提供)

家具還沒動手修之前,經過檢視,並一一記錄需要更換修復處。(張春能提供)家具還沒動手修之前,經過檢視,並一一記錄需要更換修復處。(張春能提供)

修復比打造新品更困難

張春能語重心長的說明,有文化薰陶才會有生活美學概念,才能欣賞老物件的優美線條,不是機器工整線條可以比擬的。他認為,客戶委託的物件,可能承載著歷史厚度、家族記憶,甚至是藏在心底的祕密。物的意義不只在物本身,也因此修復往往要比打造一件新品更加困難。

公婆椅。(受訪者提供)公婆椅。(張春能提供)

漢式肖楠木太師椅,約清末時期(西元1900)。(受訪者提供)漢式肖楠木太師椅,約清末時期。(張春能提供)

「19世紀的老物件有獨特造型,純手工不規則線條,跟21世紀機器量產工整的外型迥異。機器做的怪怪的就是沒有手感,家具一定要有手感。」不能把清朝的東西修成日據時代的感覺,這就是仿舊家具。有機器的痕跡還是21世紀的味道,所以在修復家具時,大部分都要用手作,張春能堅持保有手作的質感。

日式臺灣檜木圓桌,年代約民國30年。(受訪者提供)日式臺灣檜木圓桌,年代約民國30年。(張春能提供)

修復家具必備技藝

張春能不僅把修復文物、家具,當作興趣,也自感幸運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說,維修文物家具是項繁雜工作,須具備下列技能:首先,可跟客戶聯繫互相溝通,取得信任,「委託人才願意把文物交到你手上。」接到物件先拍照記錄,哪裡要修要換零件,還要進行清洗,需要拆哪個部位,過程都做紀錄。上百張到兩百張照片是經常的,跟委託人詳細解說、建議、溝通。

榮獲文化部102年傳統匠師的張春能。(張春能提供)榮獲文化部2013年傳統匠師的張春能。(張春能提供)

榮獲文化部102年傳統匠師的張春能。(張春能提供)文化部2017年通過張春能為細木作傳統家具修復保存者。(張春能提供)

其次,要有專業技能,只看到物件還沒動手修之前,就要知道哪裡榫卯有損,將物件上的雕刻、墨繪、彩繪、把手、金屬零件都檢視過,一一記錄需要更換修復處;要能立刻判斷物件屬哪一朝代還是仿舊的,那是研究各朝代的雕刻方法、材質、色感等經驗累積而來的。還有在運輸上是大問題,修好如何完好運回給客戶是要克服的最後問題。讓客戶接到物件很高興,一件藝術品恢復原貌。

傑出工藝品值得修復

工藝水準較高、材質較好、有價值的傳統家具必須包括五項技藝:細木作、雕刻、鏇木(車枳)、金工,以及塗裝層(化工)。值得修復的家具其價值來自技藝、材質、歷史價值,也可以說是以前優秀的工藝家所流傳下來的傑出的工藝品。

張春能指出,以臺灣傳統家具修復而言,最常需要改變為飾條、五金飾片、塗裝層三個部分。修復技術有一定的難度,當初製作家具時,就是由上述不同專業的五位匠師通力合作而成,非一人之力所能獨立完成。在目前科技越進步工藝水準越低落的年代,要集合五位一流的匠師,同時分工合作修復一件作品很困難。

臺灣礦物彩牡丹鳳插角(樟木)。(張春能提供)臺灣礦物彩牡丹鳳插角(樟木)。(張春能提供)

以目前的技藝水準修復高級家具,必須考量技術難度,所以可能以較簡單的方式修復,如清朝的家具用生膠塗裝。仿古是一件難度極高的事,且預算負擔沉重,會選擇破壞原本塗裝層,改以日本進口的透明木頭漆取代,達到整體色相一致。

絕無僅有榫卯鑲嵌技法

中國傳統古老的家具用榫頭和卯眼環環相扣,不用任何一根鐵釘卻極其堅固,精密的結構和精巧的構思不僅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工藝絕無僅有的技藝,值得代代相傳。

張春能修復古董家具清代朱紅紅眠床。(張春能提供)張春能修復古董家具清代朱紅紅眠床。(張春能提供)

清代朱紅紅眠床。(張春能提供)清代朱紅紅眠床。(張春能提供)

費時、費力、費工的傳統家具技藝,不用任何一支鐵釘僅以「榫」、「卯」鑲嵌,不僅避免鐵釘釘入劈裂木材,也避免鐵釘鏽蝕提早擊垮家具結構、縮短使用年限。但是受到工業革命的衝擊,很多家具製造業者捨棄了古老工法,簡化製作過程,一根鐵釘一秒完成。

中國古老榫卯工法製作木器時,以凹凸鑲嵌接合兩件材料,凸的部分稱為榫,凹下是卯。這種工法已有悠久歷史,是中國傳統家具的靈魂。

擔憂斷層 盼技藝傳承

張春能的兒子從小看到爸爸修理家具的辛苦,「寧願去臺北賺錢也不願繼承。現在只有夫妻兩人做,一百坪的廠房堆滿等待整修的老物,很多要等上一年才能交貨。」這項技藝最少要學五到十年,還不一定能賺多少錢,很難吸引年輕人投入這一行,「一定會斷層」。

張春能(張春能提供)古董家具等雕刻細節。(張春能提供)

張春能(張春能提供)古董家具等雕刻細節。(張春能提供)

古董家具雕刻細節。(張春能提供)古董家具等雕刻細節。(張春能提供)

古董家具雕刻細節。(張春能提供)古董家具等雕刻細節。(張春能提供)

文化部曾開設兩期傳承課程。張春能在政府開班中,選兩個有天分的學生去讀文化資產研究所,兩年後還有興趣再教他們。他覺得要先知道文化資產的重要性再來學。適合的人選是真正有興趣,又不用靠這行維生,才能傳承下去。未來規劃開放讓家裡有物件需要維修的人,集合五個人、五種不同家具,可以學到不同的技術。

榮獲文化部102年傳統匠師的張春能。(張春能提供)家具修復很難吸引年輕人投入這一行,張春能擔憂斷層問題。(張春能提供)

「不會藏私,願意仔細講解,並手把手示範。」張春能笑說,不懂沒關係,但是要有寫論文的心理準備,記錄師傅所教的每個細節、過程。當徒弟的還要懂得把握機會盡量提問,還要記錄物件的年代、材質、配件等細節。◇

榮獲文化部102年傳統匠師的張春能。(張春能提供)張春能認為,好的傳統古老家具是「純手工美好工藝」。(張春能提供)

===============

張春能小檔案
榫卯家具文物修復經歷30年,榮獲文化部2013年度傳統匠師資格審查,2017年文化部通過細木作——傳統家具修復保存者。

榮獲文化部2013年傳統匠師的張春能。(張春能提供)張春能。(張春能提供)

延伸閱讀
打造超紓壓臥室 設計避開10大誤區
2022年11月04日 | 2年前
輕鬆換裝 讓你的家居瞬間升級
2021年11月18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