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德、黃俊雄、吳靜吉 獲行政院文化獎

黃俊雄積極創新布袋戲表演方式與技術。(文化部提供)
黃俊雄積極創新布袋戲表演方式與技術。(文化部提供)

文/記者簡惠敏、廖素貞

文化部近期公布第42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有「臺灣小提琴之母」之稱的音樂家李淑德與布袋戲人間國寶黃俊雄、當代劇場教育家吳靜吉同獲殊榮。三位受獎人分別於音樂教育、傳統藝術及表演藝術領域具輝煌成就,同時更主動向國際推廣臺灣藝術文化,使世人認識臺灣文化之美。

李淑德1929年出生於屏東萬丹,1957年赴美求學,並於1964年取得小提琴音樂碩士後回臺任教。早期於臺灣各地奔走,主動尋找適於演奏小提琴的少年人才,潛心音樂人才培植提攜,將教學視為自己一生的職志與生命。

出生屏東、有「臺灣小提琴之母」之稱的音樂家李淑德。(屏東縣府提供)出生屏東、有「臺灣小提琴之母」之稱的音樂家李淑德。(屏東縣府提供)

李淑德逾50年的教育生涯,培養許多國際知名小提琴家與學者,如林昭亮、胡乃元、陳沁紅、蘇顯達、蘇正途等,一生作育英才桃李滿天下,是將臺灣音樂推向國際的最大推手。

李淑德曾於1993年榮獲「臺美基金會人文獎」、2015年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終身成就獎、2017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在臺灣音樂界地位備受尊崇。

黃俊雄勇於改革掀起電視布袋戲高峰

黃俊雄1933年出生於雲林,14歲隨其父黃海岱學習布袋戲,經歷內臺戲、電影、電視時期,積極創新布袋戲表演方式與技術。19歲自組五洲園第三團,勇於嘗試布袋戲的改革,不僅在內臺布袋戲嶄露光芒,1958年更以布袋戲電影《西遊記》參加法國坎城影展。

黃俊雄早期獲獎照片。(雲林縣政府提供)黃俊雄早期獲獎照片。(雲林縣政府提供)

1970年代起,黃俊雄將傳統布袋戲改編為電視布袋戲,掀起臺灣電視布袋戲演藝高峰,「雲州大儒俠史豔文」風靡全國,成為臺灣人的共同回憶。

黃俊雄曾於2002年獲第37屆電視金鐘獎終生成就獎-特別獎、2006年獲第十屆國家文藝獎-偶戲藝師、2010年獲教育部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2011年獲文建會指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布袋戲」保存者、2015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布袋戲大師黃俊雄操偶的英姿。(雲林縣政府提供)布袋戲大師黃俊雄操偶的英姿。(雲林縣政府提供)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1月2日為雲林的布袋戲日,縣府首度公開《布袋戲人間國寶-黃俊雄》紀錄短片精華,記錄了「電視布袋戲鼻祖」黃俊雄的布袋戲人生歷程。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說,2021年底開始籌劃黃俊雄紀錄片,耗時1年多,由黃俊雄的兒子黃立綱與黃鳳儀操刀,帶來不同視角的大師紀錄片。

臺灣文化推手吳靜吉讓藝術可親近

吳靜吉1939年出生於宜蘭,是教育工作者、文字創作者,也是表演藝術工作者、文化事務管理者。對當代劇場發展、文化藝術環境、藝文學術交流、表演藝術團隊經營等範疇皆有卓越貢獻成果,被譽為臺灣文化的推手。

劇場教育家吳靜吉將自己定位為「無圍牆的教育工作者」。(吳靜吉提供)劇場教育家吳靜吉將自己定位為「無圍牆的教育工作者」。(吳靜吉提供)

1977年吳靜吉與金士傑等人接手耕莘實驗劇團(後更名為蘭陵劇坊),將La MaMa實驗劇坊的經驗與訓練方法帶回臺灣,融合東西方劇場元素與臺北生活經驗,開創演員為主的劇場概念,對臺灣當代劇場發展影響深遠。

吳靜吉將自己定位為「無圍牆的教育工作者」,協助各領域創造「創造力」,授課、演講、參與劇團,健全臺灣文化藝術環境事務,並開創偏鄉藝術教育,讓偏鄉兒童有權利接觸多元劇場、讓藝術變得可親可近。吳靜吉曾於2020年獲教育部第7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終身成就獎、2021年獲文化部文協獎章。◇

延伸閱讀
李喬、唐美雲 獲行政院文化獎
2019年01月29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