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2022中國經濟十大困境

圖為深圳一家工廠工人正在組裝電子原件(AFP/Getty Images)
圖為深圳一家工廠工人正在組裝電子原件(AFP/Getty Images)

【記者王赫/報導】

【大紀元2022年12月13日訊】2022年中國經濟風雨飄搖。去年底,中共就罕見承認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進入2022年,又先後遭遇俄烏戰爭、上海封城、僵死的「二十大」這三大衝擊,股市、債市、匯市動盪,樓市下墜,經濟大盤動搖,民怨沸騰。本文概述中國經濟困境的十大表現。

一、「動態清零」失敗,中共被迫轉向,可積重難返

「動態清零」是2022中國經濟的最大衝擊因素。年初,有國際諮詢機構預測「清零」將會失敗,且是世界第一大風險。不幸言中。2022年大陸疫情多地爆發,以上海封城為標誌的「動態清零」危害也大爆發了。《紐約時報》稱近三分之一人口被封控,中國經濟為「清零」付出高昂代價。11月,針對極端防疫政策的抗議——「白紙運動」,在幾十個城市和大學出現。當局被迫調整政策,從11月的「20條」到12月推出「新十條」,大幅放寬政策,但為時以已晚,中國經濟大盤已經動搖。而且,許多專家認為中國疫情將會大爆發,目前形勢已相當嚴峻。

二、中共「二十大」令海內外普遍悲觀

中共「二十大」,習近平如願三連任,但「二十大」報告不再強調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而是強調「安全」,強調「共同富裕」,強化意識形態,不能給人以任何信心和鼓舞。而新的政治局常委班子,沒有一個有中央經濟工作資歷的人,10月23日一露面,次日,A股再現「黑色星期一」,匯市早盤跌破1美元兌人民幣7.36元,在離岸市場雙雙創下逾十年新低。而今年國際資金也大規模撤離中國債市。這使2018年中共加快「金融開放」以來外資湧入潮逆轉了。

三、經濟失速,可能從此進入低增長或負增長階段

據官方數據(且不論其真假),2012—2021這十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3%,已低於中共「新常態」所期望的7%。中共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中共期望2021—2025年均增速為5.5%,2026—2030為5.0%,2031—2035為4.5%,從中高速逐漸轉入中低速。今年3月「兩會」,當局將今年經濟增速堅持定為5.5%。但實際上,一、二、三季度的GDP增長率分別為4.8%、0.4%、3.9%,遠低於預定目標。更嚴重的是,自2019年疫情爆發以來經濟遭受重創,而且體制性、政策性問題全面凸顯,加上人口危機、國際經濟環境逆轉,中國經濟大概率告別中速增長。有海外機構預測,至205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將為2%—3%。

四、財政壓力山大

2021年中共財政形勢大好,但2022年急轉直下,財政收支缺口超過2020年的6.27萬億元歷史峰值,上半年廣義財政支出已大於收入5萬億元,10月已擴大到66,616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3,397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6,334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52,166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85,845億元)。

地方財政尤其危險。1—10月地方財政收支缺口就已高達約11.8萬億;全年地方財政缺口則可能達到14萬億(超出年初預期)。雖然,2022年中央對地方實際轉移支付規模突破10萬億元(史上最高),今年全年地方債發行規模有可能超過2021年全年的7.48萬億(截至10月31日,今年地方債發行規模約7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7%),創出歷史新高,但風險仍難以化解。不僅專項債風險大增(今年發行超過4萬億,累計20萬億),龐大的地方隱性債務(50萬億)更隨時可能爆雷。即使不算隱性債務,2022年地方政府債務率也可能突破120%的債務警戒線。地方財政亂象紛飛,這還只是開始。

12月9日,當局發行7500億特別國債(之前只發行過三次,分別為1998年的2700億,補充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2007年的15,500億,成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2020年的1萬億,抗疫)。

五、政府拉不動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投資已難推動經濟增長

為提振經濟,當局押注基建,要求「適度超前」,「既要算經濟帳,又要算綜合帳」(4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同時,希望通過押注基建撬動民間投資,通過民間投資為經濟增長加油(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財政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同時,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

實際情況呢?官方數據,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71,459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58,413億元,只同比增長1.6%。外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更是下降3.0%。

而更寬廣的背景是,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投資驅動的時代,不可能再拉動GDP增長50%以上了。有數據指,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18年是43.2%,2019年是31.7%,2020年是81.5%,2021年為13.7%。投資貢獻下降,穩投資不可持續。近幾年中國投資下滑,不是短期或周期性因素,而是長期性和結構性因素。

六、樓市下墜不見底 已救不了

房地產及其關聯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貢獻高達25%,是任何一個行業都代替不了的。而房地產泡沫已經破裂,不可能救得起來了。2022年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3,945億元,下降8.8%;新開工面積下降37.8%,竣工面積下降18.7%,住宅銷售額下降28.2%。而全國賣地收入4.4027萬億元,同比下降25.9%。

但是,當局迷夢未醒,還想救市。11月11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16條措施,被視為當局紓困房地產行業的標誌性動作,是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控進入政策寬鬆期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隨後,至少18家房企獲得超1.6萬億綜合授信支持。

中共救市的方向錯了。「金融十六條」針對的是房地產業融資問題,而中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來源超過一半是靠住房銷售獲得,銀行貸款僅11.6%。如果房屋賣不動,一切都是白搭。可問題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基本面發生了根本變化,嚴重萎縮了(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中國房地產實際有效需求在5年前達到高峰,然後以每年3%~4%左右的速度下滑。高盛基於世界銀行的數據測算,中國住房總需求在2016~2018年達到約2000萬套的高點,之後開始下滑,預計到2035年降至高點水平的一半、約1000萬套)。

七、11月進出口意外驟降

疫情爆發以來,出口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最重要因素。2020年大陸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2021年,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按美元計價出口3.36萬億美元,增長29.9%)。但是,2022年發生了變化。

前兩季度,大陸出口11.14萬億元,增長13.2%。數據好像靚麗,如果剔除了價格上漲因素,就是另外一個圖景了,增長只有2%。但是,不管怎樣,前三季度都是增長的。可從10月起,進出口就意外萎縮了。10月,進出口總值增長-0.4%(前值為3.4%);其中,出口增長-0.3%(前值為5.7%);進口增長-0.7%(前值為0.3%)。11月,下降幅度驟然大增,進出口總值下降9.5%,出口下降8.7%(其中中國對美出口銳減25%),進口下降10.6%,是兩年多來最大同比降幅。與此相印證的是,11月,中國製造訂單下降40%,亞洲運往美國西海岸的貨物海運費率同比下降90%,海運合同市場的價格在11月份也創下了創紀錄的月度跌幅。

普遍認為,「由於大流行時期的需求逆轉,以及即將到來的全球經濟衰退,使全球對中國商品需求下滑,這將帶來更大的後果。」

八、富士康事件推動蘋果調整布局 全球產業鏈加速重組

10月,鄭州富士康疫情突起,搞「閉環管理」,但各方面條件跟不上,工人大逃亡。為幫助富士康趕工iPhone 14,地方政府緊急為富士康招工十萬人。但新員工進工廠,發現薪酬有變,又與老員工(或有染疫)混住,於是大規模抗議,遭警察鎮壓。此一富士康事件,將中共國際招商的所謂「優勢」都戳穿了,不僅損害了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的產能,也影響了富士康大主顧蘋果公司的利潤,加速了富士康和蘋果公司的全球布局調整。

11月,蘋果公布2021財年主要供應商名單,有8家中國廠商被移除。目前,中國已經有34家公司被蘋果移除出「果鏈」。其中,歌爾股份被蘋果暫停一款耳機生產後業績大滑,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50%~60%(12月2日歌爾股份公告)。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全球產業鏈就加快重組,但疫情卻對此產生了複雜的影響(參見筆者「中共或迎新一波經濟『脫鉤』衝擊」一文)。2022年,全球見證了中共「動態清零」的失敗,再添富士康事件這把火,外資撤離中共大大加速了。

九、難擴大的內需

中共喊擴大內需已經十多年了,但成效了了。2022年需求不足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71億元,同比下降0.5%,為五個月來的首次萎縮。去年下半年,內需就呈收縮態勢。今年,上海封城,全國疫情四起,二季度GDP增速大幅走低至0.4%。雖有所反彈,但波動不停。而內需收縮的問題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有加劇的傾向。內需不足成為經濟走弱的重要原因。

我們再來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0月PMI數據(下圖)來看,2022年大多數月份都在榮枯線以下,整體呈收縮狀態。11月,PMI更降至48.0,下行壓力加大。財新的PMI,11月錄得49.4,雖與國家統計局不同,但仍延續了8月以來的收縮態勢,顯示製造業生產經營狀況仍然偏弱。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十、就業率低,尤其青年近1/5失業

中共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這不是說它有什麼高招能解決失業,而是說它從社會穩定角度看待就業問題,甚至一些維穩的手段都用上了。中共發布的諸多經濟數據中,失業率是最受詬病的之一。2018年中共統計改革,使用了向國際規則靠近了些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但仍不能揭示中國失業實際情況,只能是說聊勝於無。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官方數據,2022年1—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6%,如此接近完成工作目標,真令人詫異。第一,如果說去年經濟增長率8.1%,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今年經濟糟糕,就業形勢不可能好,那怎麼解決失業問題的呢?第二,2022年中國1076萬大學生畢業(首次過千萬,比去年增長167萬人),迎來最難就業季,又有多少人就業呢?7月,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9.9%,或許與此有關。

16-24歲人口,有約1/5的失業率,這可讓中共膽戰心驚了。因為,中共已沒有能力再搞一次上山下鄉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太容易讓中共聯想到1989年的大學生和2019年香港反送中的年輕人了。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

延伸閱讀
中國經濟崩塌 12月或更糟
2022年12月16日 | 2年前
中國11月進出口萎縮超預期
2022年12月08日 | 2年前
49人權團體 挺白紙運動
2022年12月08日 | 2年前
曝地方政府欠錢 網文被速刪
2022年12月07日 | 2年前
陸核酸試劑企業 毛利堪比茅台
2022年12月07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