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AI是機會之窗 但需符合倫理規範
副總統賴清德18日出席「2022台灣人工智慧年會」,肯定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培育AI技術人才及累積產業AI應用案例,對臺灣人工智慧發展貢獻良多。賴清德指出,臺灣在推動人工智慧過程,也須注意符合倫理規範、民主原則以及包容精神。他認為,科技、人工智慧就是機會之窗,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往智慧國家方向邁進。
賴清德表示,他很高興以榮譽校友身分出席本次活動,台灣人工智慧學校2018年成立迄今,已培育約1萬名校友,協助臺灣發展高性能AI晶片,增進臺灣人工智慧競爭力。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期間,通過「台灣AI行動計畫」迄今已培育超過4,000名研究人才,並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以及成立AI化專家服務團,將人工智慧導入全臺灣1,200多家企業。
賴清德認為,人工智慧固然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幫助,但有可能帶來負面效應,因此臺灣在推動人工智慧的過程中,也必須要注意幾個層面。第一,應符合倫理的規範,避免人工智慧的發展侵犯隱私權或傷害個人,造成社會制度的破壞。第二,應符合民主原則,不論是個人、團體、企業或組織,都有權利、都能公平性地取得人工智慧。第三,要有包容的精神,人工智慧的發展,有可能造成社會的貧富差距,因此要用政府及民間的力量,讓弱勢民眾也可以因為人工智慧的發展而得到幫助,讓社會和諧發展。
賴清德說,在地緣政治變化下,產業供應鏈重組過程中,臺灣與其他國家同樣面臨挑戰,但他聽到更多的是臺灣的機會。他認為,科技、人工智慧就是機會之窗,解決之道就是人才培育,唯有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往智慧國家邁進的方向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