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修仙得道故事 讓黃鶴樓聲名鵲起
黃鶴樓是個仙蹟勝地,輝映著名的修道成仙的傳說。唐代詩人崔顥在《黃鶴樓》詩中直敘仙跡:「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古人修道成仙的故事,讓黃鶴樓的聲名鵲起。
黃鶴樓由來
唐代閻伯瑾的《黃鶴樓記》和陸游《入蜀記‧卷五》都記載了蜀漢的大將軍費禕在黃鶴樓登仙。傳說費禕登仙後常乘黃鶴返回人間,在黃鶴樓稍事逗留,「黃鶴樓」之名也因此而起。現在黃鶴樓東北側建有一座「費禕亭」映襯這個傳說故事。
費禕(?~253年,字文偉) 是三國時蜀漢名臣,初任蜀漢黃門侍郎。諸葛亮很賞識他。他在蔣琬之後執政,與諸葛亮、蔣琬、董允被蜀人並稱為「四英」。
還有一個傳說是《南齊書‧志第七‧州郡下》記載的,世人傳說,修道成仙的子安曾經乘黃鶴,經過東吳所建夏口城樓的上方。樓的西南角黃鵠磯上的戍守樓即黃鶴樓。
三國逐鹿時代,漢水(漢江)下游入長江的夏口(也叫魯口,漢水下游古稱夏水),控接湘川兩地,是個兵家必爭的水陸攻防要地,也是劍指東吳的關鍵要害。
黃武二年(223年),孫權於夏口對岸興建夏口城,屯兵鎮守。城西臨長江,城西南角有黃鵠磯,「上則遠眺山川,下則激浪崎嶇」(《荊州圖記》),於是他在黃鵠磯上建造瞭望戍守樓——黃鶴樓,占得險要的制高點。(黃鶴樓在今之武昌城西南)。
「但見石城多草木,足知江夏久興亡」。三國鼎立的歷史如過眼煙雲,黃鶴樓在歷代也經過多次重建的命運。現在的黃鶴樓所在位置已不在原來的地點了。
孝子荀鑲遇黃鶴仙人
南朝任昉《述異記》有一則荀鑲遇到黃鶴仙人的故事。荀鑲(叔瑋)是個孝子,喜好文章和道術,自己一人潛居修行,不食人間煙火(辟穀)。
他曾經遊憩江夏,在黃鶴樓上休息。他從樓上眺望八方,望見西南方有一物,飄飄然從雲霄降下,倏忽之間一位駕鶴而來的仙人就到了他眼前。鶴在戶外斂羽止步,仙人一身羽衣虹裳,進到樓室內和荀鑲對談,說說笑笑,兩人談得很投契。然後仙人辭別,跨鶴騰空,倏忽在長空下又失去了蹤影。
呂洞賓在黃鶴樓得道昇仙
唐朝的呂洞賓是中國道教八仙之一,本名叫呂嵒(嵒或作岩、巖、嵓),字洞賓,道號純陽子。他被全真派奉為純陽祖師。
在《呂祖志‧卷一》中,載有鍾離權在收他為徒之前,「十試呂洞賓」的十道考驗,試驗呂洞賓的心純淨到什麼程度,能否達到修道人的標準要求:
第一試,歸家時,看到家人全部病死了。
第二試,賣貨時,遇到買方反悔,只願拿出一半錢。
第三試,新年元旦遇到乞丐求索不已,又出惡言漫罵且抽刀相向。
第四試,牧羊時遇到老虎追逐逼進。
第五試,在山中草舍讀書,遇到容華絕世的妙齡女子,連續三日對他百般調戲,且夜逼同寢。
第六試,家中遭盜賊洗劫一空,當他自行下田耕種時,在鋤下發現金餅數十個。
第七試,從市場買回銅器,回家後都變成金的。
第八試,遇一瘋道士賣藥,自言自語服藥的人立刻死,但十天都不賣。呂洞賓悟道將藥買回家,道士又告訴他:你可以速速準備後事了。
第九試,獨自駕舟到河心時,突遇狂風掀舟。
第十試,獨坐室中時,來了奇形怪狀的無數鬼神,要打他、殺他的都有。又有來討償索命的。
呂洞賓一一通過了試驗,鍾離權收了他當徒弟,又要教他點金術助人。但當呂洞賓知道三千年後,黃金會變回原質地,他不想讓後人損失,於是就不學。鍾離權更加欣慰他的道心慧根深厚。
傳說呂洞賓曾在黃鶴樓傳道、修行。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說呂洞賓「登黃鶴樓,以五月二十日午刻昇天而去」。
仙人賞錢
宋朝時黃鶴樓就號稱天下絕景,有仙蹤遺跡,在附近的漢陽水門外有傳說中的仙洞。陸游曾經和友人到此遊賞,他見到傳說中仙洞所在的嶙峋龜裂的石壁,矗地數尺高。傳說,隱身仙洞中的仙人,有時會啟開洞門出遊,曾經有老兵碰上出遊的仙人,當時得到仙人贈送的黃金數枚,後來那些黃金都化為石頭。
駕黃鶴升天
《報應錄》中也記載了一則仙人駕黃鶴升天的傳奇故事:
在黃鶴樓起建前,那附近有一間酒館,老闆姓辛。一天,一個身材魁梧但衣著破爛的客人進了酒館,他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語氣從容不迫。辛老闆見他氣度不凡,盛了一大杯酒送上。後續的半年裡,這位客人總是來要酒喝,但是都沒有付錢,然而辛老闆從沒有怠慢他。
有一天,這個客人對辛老闆說:「我欠了你很多酒債呀,但又沒錢可以還你。」說著拿出一塊橘子皮,在酒館牆上畫了起來,畫出了一隻黃鶴來。然後他邊打節拍邊唱歌,這時牆上畫的黃鶴竟然合著節拍翩翩起舞!酒店裡其他客人看見這奇妙的景象,紛紛聚過來觀賞,留下賞錢。
牆上這隻會跳舞的黃鶴給辛老闆賺進了大筆財富。十年後的一天,客人又飄然來到,依舊是衣衫襤褸的模樣。辛老闆連忙上前致謝道:「先生,請讓我供養您吧!您想要怎麼生活都可以。」客人笑答:「我哪是為這個來的呢?」他從懷中取出笛子吹奏起來,不一會兒,一朵朵白雲就從天上飄下來了。這時畫中的黃鶴飛到客人身邊,客人跨上鶴背,飛天而去。後來,辛老闆為了紀念這位客人築起了一座樓,就叫黃鶴樓。
這些傳說讓黃鶴樓博得成仙聖地的盛名。昔日,黃鶴來時,黃鵠磯上的城郭戍樓與得道仙人的風采並盛。人生天地之間,白駒過隙,浮雲散去,人事俱非。盛唐詩人崔顥已經留詩感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為何修仙的事蹟在後代成了神仙傳說呢?是什麼讓今天的我們離修仙得道的境界越來越遠呢?若剝開觀念的束縛,這些傳說中的神仙故事,應當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給人深刻又奧妙的感悟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