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福食進口 民團憂檢驗量不足影響食安
日本福島核災屆滿11週年。針對臺灣開放福島食品進口,民間團體11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臺灣沒有進行嚴謹的輻射防護正當性審查,以及《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規定的風險評估就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由於檢驗量不足、抽樣比例低,被抽檢的機會小,國人攝食機率大增,令人擔心臺灣的核能防護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立委陳椒華指出,過去禁止福島5縣市水產品進口,現在也開放了,但因為其中銫與鍶的含量高,韓國、澳門仍禁止。鍶90會蓄積在骨骼,影饗造血系統,骨骼癌變機率高。政府說開放後將逐批檢驗,但實際上採樣數不多,每1千件採5件、每3,500件採10件,採樣率僅0.28%;銫的半衰期29年,鍶為39年。鍶與銫是一級致癌物,採樣不足,國人攝取到的機率大增,一輩子受影響。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說,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日本的輻射管制標準都是因應核災而設定的容許量,並非安全量。因為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國際原子能總署皆以「低劑量輻射無安全劑量」原則,當進行計畫性曝露時,必須依照正當性、最優化訂出劑量限值,歐日都因核災而在公共衛生、經濟、政治、環境等多方現實考量下,訂出容許量。
他進一步表示,世界貿易組織(WTO)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委員會)也同意每個國家對於貿易都可以訂定更嚴格的標準,不一定要依照別人的標準,包括食品安全或防疫檢疫(即SPS)。
目前臺灣管制的缺口,方儉指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所定食品標準,碘131為100貝克/公斤,銫134+137為1千貝克/公斤;日本一般食品為100貝克/公斤;臺灣檢驗設備對輻射的靈敏度是0.5貝克/公斤,日本的檢驗靈敏度有些是10、有些是25,檢驗方法比臺灣寬鬆很多。臺灣比照日本,相對實施也寬鬆,只要把名稱從「輻食」改為「福食」就安全?
方儉說,臺灣政府宣稱「全世界只有臺灣和中國限制日本核食」,但日本農林水產省網站明白指出,14個國家和地區對日本食品仍執行管制。臺灣的檢驗管制比日本鬆散,日本公布的檢驗結果包括產品產地、來源、種植方式、採樣限制、檢測機構、檢驗方法(設備等級)、最低檢出限值等,但臺灣僅公布總數及合格與否的比率。此外,雙證無感,雖然在進口時有產地、檢驗雙證,但進入市場時,這方面的履歷並未揭露,使人民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