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靠地方政府買地續命

三道紅線管控下民營房企深陷流動性危機,致其減少購地,這使得靠「土地財政」的中國地方政府陷入困境。(MARK RALSTON / AFP)
三道紅線管控下民營房企深陷流動性危機,致其減少購地,這使得靠「土地財政」的中國地方政府陷入困境。(MARK RALSTON / AFP)

【記者易如/綜合報導】

近年來,三道紅線管控下,民營房企深陷流動性危機,致其減少購地,這使得靠「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陷入困境。日前,地方政府融資(城投)平臺成了拿地的主力軍。

分析表示,這些融資平臺實質是地方政府借錢擧債的白手套,中共是在靠印鈔或向民間轉嫁來解決債務危機,以此維繫岌岌可危的地方政府和中國樓市。

截至2022年1月18日,中國22個試點城市已完成2021年全部三輪集中土地拍賣。22城累計供應宅地宗數較2020年增加6%,但累計成交宅地宗數較2020年下跌6%。房地產數據公司北京諸葛找房顯示,22城流拍率,首輪為10%以下,二輪達36.2%,三輪也達到24.4%。

中國指數研究院土地拍賣監測總監張凱對媒體表示,受「三道紅線」政策打擊,民營房企資金緊張沒錢競標,國有企業成為拿地主力,並支持地方政府。

易居中國研究與發展研究院研究主任嚴躍進對媒體表示,近幾個月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購買全國約30%的地塊,在一些縣城的貢獻率可能上升至50%左右。

所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據中共銀監發(2013)10號文件定義,是指「地方政府出資設立並承擔連帶還款責任的機關、事業、企業三類法人」。

旅美經濟學家黃峻(Davy Jun Huang)對《大紀元時報》表示,地方融資平臺(城投公司)是地方政府的地方國有企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積極參加土地招拍掛,是按照地方政府的指示操作,「意圖是『製造土地市場日漸復甦』的『人造預期』,以此在數據上混淆市場預期」。

彭博社分析,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購地雖有助於遏制當前土地銷售下滑的趨勢,從而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緩解各地政府的財政壓力,但無疑也將推升城投公司的槓桿率,並進一步增加其本就沉重的債務負擔。

旅美政經分析人士唐敖對《大紀元時報》表示,融資平臺(城投)拿地現象的出現,是中共政權走投無路之下的選擇,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共不得不靠賣地收入來維繫地方政權,「融資平臺買土地的錢很大部分來自銀行貸款,但這個債務是由城投公司來揹,並不會增加中共政府名義上的負債率」。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房市遇冷。唐敖說,雖然部分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的房市目前尚可,但房市整體形勢堪危,尤其是民營房企的債務危機加大房市下行的壓力,而房市的冷清又傳導至土地市場,當局被迫自己入場做托,炒賣土地,給房市支撐。

他表示,但這個做法是飲鴆止渴,因為隱形債務巨大的中共地方政府和銀行系統,托不住規模龐大的中國房市。◇

延伸閱讀
超級缺錢 陸1月地方債或達3.4兆
2020年01月03日 | 4年前
陸地方債飆升 黔、青最危險
2019年12月17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