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一盃酒》 展現孔德成儒者風範

孔德成傳記紀錄片《風雨一盃酒》臺中首映會12月21日於大墩文化中心演藝廳播映,詳實而深入的刻劃,讓現場近300名觀賞貴賓深受感動。(記者鄧玫玲/攝影)
孔德成傳記紀錄片《風雨一盃酒》臺中首映會12月21日於大墩文化中心演藝廳播映,詳實而深入的刻劃,讓現場近300名觀賞貴賓深受感動。(記者鄧玫玲/攝影)

文/記者鄧玫玲

孔德成傳記紀錄片《風雨一盃酒》日前於大墩文化中心演藝廳播映,影片記錄著孔子第七十七世嫡傳,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先生的一生,他身處在風雨飄搖的大時代裡,如何展現讀書人的風骨,如何承傳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蘊,詳實而深入的刻劃,讓現場近300名觀賞貴賓深受感動。

影片從孔德成在出生日那天說起,他出生百日後即受封為「衍聖公」,15歲時成為第一代「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然而1966年中國大陸發動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大搞「批孔揚秦」,紅衛兵肆無忌憚的刨掘孔家先人的祖墳,這前所未有的打擊,是孔德成人生的哀傷。

孔德成半生離家千萬里,雖日夜思念著曲阜老家,但晚年時,在大陸殷殷呼喚中,仍不願返回家鄉。孔德成逝世三年後,由第79代嫡長孫-奉祀官孔垂長,為他完成深埋心底的遺願,踏上他祖父最後走過的曲阜孔廟前1,300公尺的神道。

談起《風雨一盃酒》紀錄片的製作,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垂長表示,當時是因為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提出要做祖父孔德成的紀錄片,由湖畔紀錄片工作室的李中旺導演籌組拍攝團隊。

經田野調查、人物專訪至撰寫腳本,歷時三年的時間,在2019年孔德成百年冥誕系列活動中,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試映,期間承蒙蒞會的學者專家提出多項寶貴意見,拍攝團隊再經過兩年的修改,終於在2021年全片殺青。

中華儒學文化 是動盪時代安定力量

孔垂長說,這部紀錄片其實不是商業片,雖不以牟利為目的,但仍想要做全臺的巡迴播映,但因為祖父孔德成身分特殊,切入的角度和一般紀錄片不同,播映後一定會引起很多批評聲浪,這對拍攝團隊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垂長表示,不管政治現況如何改變,臺灣民眾支持中華儒學文化的民眾還是很多,它一直是動盪時代社會安定的力量。(記者鄧玫玲/攝影)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垂長表示,不管政治現況如何改變,臺灣民眾支持中華儒學文化的民眾還是很多,它一直是動盪時代社會安定的力量。(記者鄧玫玲/攝影)

孔垂長談起祖父孔德成,說他是一名傳奇的人物,出生時他的父親已不在人世,出生不到一個月生母也過世了,一生歷經抗日、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參與了臺灣近代史的整個演變過程。

「在臺灣國民政府面臨外交失敗時,他成為拓展外交的文化使者,以臺灣民間的身分走訪歐日美等八個國家,尤其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會面,成為世人屬目的焦點。」孔垂長說,「不管政治現況如何改變,臺灣民眾支持中華儒學文化的民眾還是很多,它一直是動盪時代社會安定的力量。」

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會長唐瑜凌則提到,孔德成一生苦難和他的祖先孔夫子很類似,從出生開始即經歷時代變遷,隨著民國政府一路的遷移,最後到了臺灣,又代表民國政府周遊各國宣揚儒學思想。唐瑜凌強調,「孔德成一生擔任過很多職務,卻只領一份薪水,窩居在新店公寓的民宅。」他的一生真的很像千年前的孔夫子,歷經顛沛流離,傳道解惑,作育英才,教出一批臺灣學術界的菁英。

紀錄片製作過程 歷經六年艱辛

導演李中旺則坦率的表示,「一開始很抗拒,想到孔子就想起自己小時候讀《論語》時,總是讀不好,也沒有興趣,覺得自己恐怕無法擔當這麼重要的任務。」最後,在許多做歷史研究的博碩士成立的編輯小組協助下才完成,製作長達六年的時間,李中旺說,「製作過程中精神壓力耗費得很大,還好有很多朋友的支持,孔家對我們也很信任,讓我們把片子做到最好。」

導演李中旺表示,希望《風雨一盃酒》這部紀錄片能被更多的觀眾看見,而不是被收藏在庫房裡。(記者鄧玫玲/攝影)導演李中旺表示,希望《風雨一盃酒》這部紀錄片能被更多的觀眾看見,而不是被收藏在庫房裡。(記者鄧玫玲/攝影)

他也希望這部紀錄片能被更多的觀眾看見而不是被收藏在庫房裡,雖然要面對的困難很多,挑戰也很大,但我相信觀賞過這部紀錄片的觀眾一定會覺得很感動,也很有收穫。◇

延伸閱讀
喜馬拉雅山上的演奏
2021年04月14日 | 3年前
一場中國村民 為土地權利的抗爭
2020年11月25日 | 3年前
紀錄片公開逐夢歷程 TWICE落淚
2020年05月03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