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美中「不對稱脫鉤」

許多華爾街公司獲得新執照,大舉擴展在中國的業務。圖為華爾街路牌。(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許多華爾街公司獲得新執照,大舉擴展在中國的業務。圖為華爾街路牌。(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記者賴意晴/編譯】

英國《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叫車平臺「滴滴出行」從美國下市的計畫,可能引發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跟進,然而,這並非中共當局的挫敗,他們也非尋求金融孤立,反而正在開放並誘使西方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經理進入中國市場。文章指出,北京正施展「不對稱脫鉤」戰略:在降低對西方的依賴之際,同步增強西方對中國的依賴。

《經濟學人》12月11日報導指出,中共數十年來容忍、甚至鼓勵企業在其他國家的市場募集資本,當1993年中國第一家公司在紐約掛牌時,跨境上市得到了當局的認可,他們承認美國市場的資本成本較低、老練的投資人較多,還有公司治理較佳。中共監管機購甚至對「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視而不見,允許中國科技公司規避國內法規對外資持股的限制,尋求在美上市。

然而,過去2年情勢有所轉變。在美股市值最高的中企「阿里巴巴」2019年尋求在香港2次上市,如今滴滴更進一步,澈底退出紐約證交所,同時,透過VIE的新上市案可能被禁止。報導解釋,轉變的原因之一是鎖定中企的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即要求外企揭露審計細節,否則將被強制下市。

文章指出,不要誤以為這是中共的挫敗,中共並未切斷與全球金融的關聯,反而開放內地市場,吸引西方銀行、保險業者與基金管理人進入。

中共大舉吸引外資 逾千億美元流進中國

許多華爾街公司獲得新執照,大舉擴展在中國的業務。摩根大通對中國的跨境曝險自2019年以來已上升9%,而過去3年,外國證券投資則倍增至1.1兆美元(約新臺幣30.5億元)。即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共同富裕」的政策下大力打壓科技巨頭,2021年前9個月仍有超過1千億美元流入中國市場。

文章指出,中共希望能夠兩全其美,也就是獲得全球資金和專業知識,不過,從中方角度來看,存在明顯的風險。中國國內市場在某些方面仍是陌生的領域,外國投資者可能不會投入那麼多資金,因為他們擔心貨幣管制、監管機構的不公平待遇以及被徵用的風險,然而,最終中國市場的巨大規模和企業的深度意味著他們很難說不。

文章解釋,不對稱脫鉤引發兩個問題。首先,美國的方法是否奏效?越是嚴懲中企,不管是在美上市的公司或採購美國高科技元件的中國公司,就越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削弱美國先發制人的力量,而使美國的全球影響力降低,而非增強。

其次,中方也在其他領域應用不對稱戰略,從大宗商品產業以及科技領域已可見一斑,前者是有更多相關交易在中國,後者則是中共致力發展本國半導體。但中國最明顯的依賴是對美國貨幣的依賴,美國貨幣用於大多數跨境支付,並使其面臨制裁和排斥威脅。

延伸閱讀
華為機密文檔自曝參與中共監控
2021年12月15日 | 3年前
擊退好萊塢電影 法媒曝中共手段
2021年12月15日 | 3年前
新變種來襲 中共拒國外疫苗
2021年12月14日 | 3年前
外媒:中共「清零」面嚴峻挑戰
2021年12月14日 | 3年前
要求黨員生三胎 官媒文章惹議
2021年12月12日 | 3年前
中共國企建百人「五毛」大隊
2021年12月11日 | 3年前
中共如納粹 立委籲抵制北京冬奧
2021年12月08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