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理想工作?擺脫比較心人生才有解答

追根究柢,現在生活的一切樣貌都是根據我的自由意志而來,是自己做出選擇後的結果。(123RF)
追根究柢,現在生活的一切樣貌都是根據我的自由意志而來,是自己做出選擇後的結果。(123RF)

文/朴豫眞

【編者按】社交媒體發達的現代,即使不認識的雙方,也可以從限時動態看到別人吃了什麼美食、去哪裡遊玩,或是買了什麼精品,無形中容易讓我們被影響,認為平淡乏味的生活不正常。

《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書中,作者舉出各種對自己價值感懷疑的例子,並輔以阿德勒心理學提供生活解方,如果您正對人生某些事情感到徘徊無助,或許在地球的那一端也有人有相同的困難。走出鑽牛角尖的煩惱,聽聽別人怎麼說、看看別人怎麼突破,或許您也會找出自己的出口。

案例: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會幸福嗎? 

主修日語的我,做導遊工作已經三年了,可能是個性不適合與人群互動,總是覺得充滿壓力,身體也總是非常疲倦,想辭職的念頭不只一、兩次了,但是要下決定並不容易,也只能過一天算一天硬撐著。只有在每個月薪水入帳時,覺得至少自己不是無業遊民才感到稍微安心,但是對於與現實生活妥協的自己感到非常心寒。

當初選擇主修日語是因為喜歡動畫,想要從事相關的工作,但是實際上卻不知道具體要做些什麼。此外,動畫領域在韓國可以說是次文化,也賺不了什麼錢,所以猶豫不已而遲遲不敢跨出那一步。

因此,我從來也沒跟任何人說過自己想要從事動畫相關的工作,而且我至今仍然抱持著這樣的想法,但是實際上卻又感到苦惱想著起步會不會太晚了呢?我能做得好嗎?

每次看著其他人的社群動態,每個人似乎都在做著自己想做的工作,並且享受這一切的樣子,只有我是在咬牙硬撐著,忍不住覺得心酸又自責。既不是做著自己理想中的工作,錢也不是賺得很多,人生似乎一點意義也沒有,後悔繼續這樣下去的話,乾脆嘗試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比較好。可是卻又擔心,即使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身邊的人會不會認為很奇怪,又或者薪水不高的話,到時候又因此而感到痛苦困擾。

每天就在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可以的後悔與苦惱中徘徊,甚至想過如果有人可以代替我做出決定那該有多好。究竟,我該怎麼做才好呢?

【處方箋】自我客觀化

在我們的人生中,「工作」占了相當重的比例,更可能是因為許多人會在工作中尋找人生的意義,所以對當前的工作感到不滿足的話,就會覺得人生很空虛,整顆心彷彿被掏空一樣。也許上述案例的心情就是這樣吧!既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也沒有獲得期待的對等補償。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他不把視線放在自己身上,而總是放在他人身上的原因。我們總是將自己與他人互相比較,藉此尋找自己比較好的地方來安慰自己;但是如果情況相反,我們就會感到更加嚴重的相對剝奪感,並且認為自己很不幸。

把自己與他人相比,終究是不能成為解答的。就算別人比我差,不管被比較的人是否知情,都只是我的基準而已,更何況說不定對方正在過著相當滿足的人生;即使並非如此,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肯定又會出現下一個比較對象。

就這樣過著不斷比較的生活,擁有不幸人生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用自己的尺去衡量他人的人生,就算經過裁剪,穿在自己身上也不會合適,所以必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衣服才行。

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件快樂且幸福的事,但是要拋下自己已經熟悉且上手的工作,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而對我們來說,選擇並不一定只有一個,因為就算繼續現在的工作,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作興趣試試看。只有開始嘗試,才能知道自己的實力是否能夠做到,也才能確認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樣的工作,並且能夠因此獲得更多關於這個工作的訊息,如此一來,或許有一天就可以完全轉換職場了呢?別總是想著是否太晚起步,現在就立刻開始一點一點做起喜歡的事情吧!重要的是別再找藉口來推延了,因為繼續這樣下去的話,就只能一直沉浸在不幸的狀態之中。

解開人生方程式的鑰匙就在手上

這世界上沒有不去嘗試就能夠實現的事情,了解這點以後,就會發現我們每一天都在嘗試並且完成某些事。為了展開一天,我們必須拋開睡眠的誘惑起床,為了迎接明天,就算還想玩也要忍住趕緊上床睡覺。這些都是每天會做的事情而難以察覺,早上必須幾點起床、晚上必須幾點上床睡覺、就算明天會有點累今天還是想多玩一下⋯⋯實際上所有日常生活的結果,都是根據自己的選擇所實現的。

儘管如此,我們本身卻無法意識到這一點,而是用其他藉口來取代,「昨天氣氛實在太好了,所以喝了很多酒」,或是「昨天那部電影實在太有趣了,忍不住看到結束才睡覺」,不管是沉醉在愉快的氣氛之中,美酒一杯接著一杯,抑或是電影太精采忍不住看完,這都是自己的選擇;今天的我感到相當疲倦,那是因為昨天的我沒有早點上床睡覺,想要再多玩一會兒的「選擇」所造成的。

即使我們無法察覺,但是每一天的每一瞬間其實都是隨著我們自己的「選擇」而形成的。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我們現在的模樣並非外在條件的影響打造出來的,人生的每一瞬間都是由我的意志來選擇,成就了現在的我。

根據阿德勒的說法,我們都生活在一張按照各自固有且獨特設定的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上,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抱持著對自己的基準與信念而活——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想要在社會上占有什麼樣的位置、生活中想要付出多少努力、人生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等,根據這些標準來設定生活的優先順序。這些選擇的結果決定了每個人的人生態度與行動傾向,也決定了人生的航向,這種傾向性稱為「生活風格」(Life Style),簡而言之可以說是「人生的方程式」。

生活風格是在自己選擇的結果中獲得的,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既定的環境,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一路以來所做的大大小小選擇,決定了現在的我;每個人所擁有的經驗,或更正確地說,每個人賦予經驗的意義,讓我們彼此的人生方向不同,生活風格也變得不一樣。因此就算擁有相同的經驗,每個人的生活也會有所不同,因為賦予這段經驗意義的人是「我自己」,也就是說比起「經驗」的本身,「賦予經驗意義」會帶來更大的影響與作用。

追根究柢,現在生活的一切樣貌都是根據我的自由意志而來,是自己做出選擇後的結果。換句話說,想要讓自我或是人生改變,這個力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只需要回顧迄今為止的生活方式,然後選擇一個新的生活方式即可。

——摘編自《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大好書屋出版社提供)◇

《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書封。(大好書屋提供)《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書封。(大好書屋提供)

延伸閱讀
無常
2021年12月17日 | 3年前
曙光
2021年12月07日 | 3年前
人生的帳單
2021年04月04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