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前景?專家:長期「看空」

2021年11月22日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表示,短期內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矛盾,調整難度大。圖為中國的工廠。(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11月22日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表示,短期內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矛盾,調整難度大。圖為中國的工廠。(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

有關中國經濟前景,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22日表示,短期內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矛盾調整難度大,內部強監管、加大意識管控,恐與開放成效交互影響,牽動投資信心;淡大產經系教授蔡明芳也對中國經濟前景、雙循環政策表示「悲觀、看空」。

陸委會委託遠景基金會22日舉辦「中國發展問題與臺海安全前景」學術研討會,第一場次「從中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變革看中國經濟前景」,提報人吳佳勳表示,中國經濟恢復存在隱憂,包括經濟成長趨緩、內需與製造業動能疲弱、通膨問題以及「內捲、躺平」現象,未來貧富差距擴大與新成長動能為何值得觀察;對外部分,全球經濟成長下調與全球通膨預期,提高中國出口風險,美中貿易摩擦、國際反中意識大漲,帶來對外發展壓力,趨勢看來「中國政左,經濟也難在右」強監管,短期內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矛盾調整難度大。

淡大產經系教授蔡明芳則指出 ,國際供應鏈重組已是「不可逆」趨勢,中國出口面臨挑戰,進而傷及就業,影響內需走弱;港版「國安法」重創國際投資信心,加上恆大地產破產危機,加速企業外移,想藉消費與投資補足出口缺口的可能性極低,對於北京喊出「雙循環」未來走勢「感到悲觀」。

蔡明芳認為,「共同富裕」傷害那些離不開中國市場的廠商,反加速有能力國際佈局的廠商離開中國,「共同富裕」成為中國經濟的麻煩製造者。面對中國經濟下行,邁向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社會將更不穩定,對外談判籌碼減少,因此,美中貿易衝突與科技管制持續可能性應較高。

張建一:中共善於「騙、拖、轉移焦點」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指出,中國將是全球未來最不安定因素,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對外伎倆就是「騙」與「拖」,對內則是「移轉焦點」。他舉例,過去「國民黨被騙,所以中國丟掉了;美國被騙,讓中國加入WTO,所以重傷美國製造業;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已被看破手腳」;對內「雙循環、共同富裕」等政策是為習近平第三任期佈局的轉移焦點,從各種內部政策角力觀察,「習近平權力恐非外界認為的穩定」。

長期來說,中國經濟「陷入撞牆期」,但短期上會有部分轉機,主因是疫後復甦,美、印、日等國提出擴大內需計畫,或帶動中國出口,美中競爭,紅色供應鏈短期脫鉤難,但涉及高科領域勢必脫鉤。

延伸閱讀
共同富裕 習推房產稅 學者不看好
2021年10月17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