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 致命率高
臨床統計顯示,因心臟相關疾病死亡者,其中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然而,大部分的民眾對於心臟疾病和心臟衰竭認知不足,多半誤以為「累、喘、腫」是正常老化現象,所以即使已確診心臟衰竭,也未必規律就醫或用藥,完全低估其危險性。
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因為原先心臟已有功能缺失、免疫功能下降等情況,面對病毒侵襲時更容易導致併發症產生,甚至重症致死。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約有10.5%患者會因為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在各項合併症中的比例占最高。
初期典型症狀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表示,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以幫助器官運轉,如果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醫學上所稱的「心臟衰竭」,又稱為「鬱血性心衰竭」,即俗稱的「心臟無力」。
心臟衰竭是因為心臟功能受損,心臟未能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以滿足身體和組織代謝的需求,因而產生一連串的症狀,例如:氣喘、呼吸困難、運動耐力變差、疲倦、四肢或全身水腫等,臨床檢查會有心臟肥大和肝腫大的情形。
通常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會有疲累、容易喘、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情形,多數患者(尤其是年長者)在出現這些症狀時,會誤以為是老化造成,所以高達90%的患者無法早期警覺到心臟衰竭相關症狀,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檢查後,才發現是心臟衰竭。
死亡率高於癌症?
侯嘉殷指出,心臟衰竭患者5年內的死亡率將近50%,比許多癌症更容易致命。現今心臟衰竭的治療發展已非常進步,只要及早發現症狀、及時就醫積極治療,並正確進行照護,病情就可以穩定控制,也有較大的機會使疲憊無力的心臟恢復到正常大小,並且還能回到未發病前的良好生活品質。
侯嘉殷說,罹患COVID-19的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部分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毒會通過多種方式損害心臟,常見病毒會直接侵入心臟或促使心肌發炎,並通過破壞氧氣供需平衡間接傷害心臟,大約25%的重症患者會檢測到心臟損傷的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的徵兆。
落實護心行動
侯嘉殷分享,曾經有一位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治療前,因為嚴重「累、喘、腫」症狀不得不住院,甚至已寫好遺囑;後來積極配合用藥指示,並接受專業的心臟衰竭團隊照護後,不但恢復正常生活,活動力也提升了,甚至還能出遠門遊玩。
侯嘉殷在此也再次呼籲民眾,護心行動要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平時就要保持健康飲食、維持理想體重,以減輕心臟負擔;進行規律運動,可逐漸增加運動量,訓練心臟功能。
務必遠離菸酒,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臟的負荷量,而過量的酒精會造成心律不整,也可能帶來心肌病變;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不適症狀,並積極治療、穩定回診,才有機會使疲憊無力的心臟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