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臺南老塘湖 賞仿古藝術之美

匡乙畫家用他30年的人生歲月,在臺南學甲魚塭周邊打造一座藝術古城。(攝影/賴瑞)
匡乙畫家用他30年的人生歲月,在臺南學甲魚塭周邊打造一座藝術古城。(攝影/賴瑞)

文/記者鄧玫玲

來到臺南學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的魚塭,只見魚塭中一個個打水機打著雪白水花,到處都是嘩嘩的水聲,卻看不見來往的鄉民⋯⋯

遊客來到這寧靜的鄉野,真的無法想像這裡有一個熱愛建築藝術的畫家,用他30年的人生歲月,在魚塭周邊打造一座藝術古城,在這只有魚群生活的老塘湖畔,營造一個時空錯置的仿古庭園。

匡乙畫家,在學甲魚塭旁的古宅作畫之餘,也想著如何建構自己的城堡。(攝影/賴瑞)匡乙畫家,在學甲魚塭旁的古宅作畫之餘,也想著如何建構自己的城堡。(攝影/賴瑞)

魚塭水塘間 營造仿古庭園

被人們稱為「手指畫家」的匡進福,畫名匡乙,平日在學甲魚塭旁的古宅作畫之餘,也想著如何建構自己的藝術城堡,因為曾經從事房屋仲介法拍屋的工作,常常有機會找到被拆除的古厝建材。他因為捨不得讓那些上百年的古物被毀棄,總是親自去現場挑選完整的古磚,再僱車載運回來,運回來的磚塊再一塊塊刷洗、分類保存起來。

湖畔的綠樹群也是匡乙的創作,是從別處載運來,精心挑選的樹種,展現湖畔種植美學。(攝影/鄧玫玲)湖畔的綠樹群也是匡乙的創作,是從別處載運來,精心挑選的樹種,展現湖畔種植美學。(攝影/鄧玫玲)

環湖古厝 大型立體創作藝術

匡乙說,這些載運回來的古磚個個是精品,可看出早期磚窯燒出來的磚堅硬扎實,可耐百年風霜。就為了這些可貴的紅磚古瓦,他特別去學基本建築力學,再自己動手把這些磚塊搭建起來。就這樣年復一年,一磚磚的慢慢搭蓋起一座座古厝、一道道紅磚城堡,更讓這些仿古建築環繞著湖水,古意盎然的環湖磚造建築群,成了匡乙自創的大型立體畫作,也成了老塘湖畔的一座藝術古城。

這些紅磚古宅,多年來保存著原始的面貌,沒有俗麗的彩繪塗漆,就是紅磚堆疊水泥黏合,有許多只有磚牆的建築,沒有屋瓦沒有門楣,好似未完工的古屋,但細心的訪客還是能看到其中展現的建築藝術。

匡乙將自己精心建構的古城對外開放,他在村裡掛起紅燈籠,貼上紅春聯,並在古城中賣咖啡、冷泡茶。(攝影/鄧玫玲)匡乙將自己精心建構的古城對外開放,他在村裡掛起紅燈籠,貼上紅春聯,並在古城中賣咖啡、冷泡茶。(攝影/鄧玫玲)

匡乙說,一磚一牆都是他的立體畫作,每個鑲在牆面的門窗都是他的精心設計,要怎麼呈現那扇窗、那道門的美,都讓他費盡思量,因為他想要讓透過不同的圓窗、門牆看到的湖面景觀,都是一幅幅美麗的畫作。

風光如畫 遊人重返百年古城

其實這些紅磚建築根本不是廢墟,是匡乙的精心創作,而且仍在繼續構思創作中。除了磚牆古厝,匡乙表示,湖畔的綠樹群也是他的創作,都是從別處載運來,精心挑選的樹種。這是他透過網路學來的種植美學,不但可以讓湖畔風光優美如畫,還可以遮蔽南臺灣的烈日,訪客來此可欣賞綠色湖水中美麗的倒影,更可以享受綠蔭蔽天的涼爽宜人。

然而,這樣詩情畫意的環湖造景藝術,對匡乙來說有很大的經濟負擔,在無法承擔龐大的經濟壓力下,匡乙開始對外開放,收取門票。他說,「這才是維持藝術創作的最好方法。」為了吸引遊客來參訪藝術村,他在村裡掛起紅燈籠,貼上紅春聯,並在古城中賣咖啡、冷泡茶,還有臺南最有名的椪餅、金錢餅,意麵等。

一磚一牆都是匡乙的立體畫作,每個鑲在牆面的門窗都是他的精心設計,要怎麼呈現那扇窗、那道門的美,都讓他費盡思量。(攝影/鄧玫玲)一磚一牆都是匡乙的立體畫作,每個鑲在牆面的門窗都是他的精心設計,要怎麼呈現那扇窗、那道門的美,都讓他費盡思量。(攝影/鄧玫玲)

而最受遊客歡迎的則是古裝戲服出租店,它讓許多穿戴起古裝古帽的滿清格格、古典美人,悄悄的出現在藝術村的幽靜小角落,在湖畔的紅磚古厝旁拍出一張張仿古的美照,也讓遊客們穿越時光隧道走入古城古鎮的氛圍。也許因為重回百年時空的景象太過真實,許多遊客還想要去老塘湖中的「神仙島」尋仙,那就乘著停泊在湖邊那艘古舊的木船過去吧!說不定真有神仙在在那裡等候呢!

在地美食】

學甲虱目魚、麻豆碗粿

從虛擬古鎮回過神來的遊客,如果感到飢腸轆轆,那就往學甲的街市去。學甲無數魚塭裡養殖的虱目魚,在各個小吃店裡都吃得到,有水煮的虱目魚湯、虱目魚粥,裹粉油炸的虱目魚肚、虱目魚里肌條⋯⋯一盤盤堆得像小山的虱目魚美食,看得食客食指大動,一個個沉浸在虱目魚的料理世界裡,吃得滿心歡喜,最後才驚覺:啊!這些虱目魚怎麼都無刺、無腥味?

臺南麻豆是賣碗粿的重鎮,有的老店一賣就是百年,也有新生代接手後,創造新奇口味。(攝影/鄧玫玲)臺南麻豆是賣碗粿的重鎮,有的老店一賣就是百年,也有新生代接手後,創造新奇口味。(攝影/鄧玫玲)

吃進滿腹的虱目魚後,如果還不過癮,還可以往麻豆的街市,去找碗粿來嘗嘗!

麻豆真的是賣碗粿的重鎮,有很多傳統的老碗粿店,有的老店只賣碗粿和熱湯,一賣就是百年,也有新生代接手後,打造了全新店面,更創造新奇口味,如加入迷迭香的義式香草碗粿、在熱油中炸得外酥內軟的酥炸碗粿,和又辣又麻的川辣碗粿。

曾經在街頭擺攤賣碗粿的阿嬌姨,如今已88歲高齡。(攝影/鄧玫玲)曾經在街頭擺攤賣碗粿的阿嬌姨,如今已88歲高齡。(攝影/鄧玫玲)

曾經在街頭擺攤賣碗粿的阿嬌姨,如今已88歲高齡,卻仍然身強體健,常在店裡店外幫忙,說起她的創業故事,還真是讓人感動。阿嬌姨當年想要創業營生時,曾經到廟寺求過佛祖,她問佛祖可以去賣碗粿嗎?抽到的籤詩是「雙腳踏土地」,廟裡的師父告訴她就是「腳踏實地」的意思。阿嬌姨說,她從此就是老實做碗粿,用最好的豬肉最好的米,自己炒蔥料、切肉塊,每樣食材都實實在在,終於把生意做起來,並讓後代承傳下來。◇

延伸閱讀
寒流侵襲 全臺農損逾6千萬元
2021年01月11日 | 4年前
在家就能吃到 嘉義的「鮮」!
2020年09月14日 | 4年前
虱目魚盛產 現在搶鮮最划算
2019年08月24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