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電動車生態系 劉揚偉:借鑑半導體經驗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6日指出,臺灣若將過去發展半導體的經驗,套用至第三代半導體、打造電動車生態系,「臺灣就可以再增加一座護國神山。」

劉揚偉6日參加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CON Taiwan 2021領袖對談,表達對臺灣第三代半導體策略的看法。

劉揚偉表示,觀察終端產品可以發現,臺灣半導體生態鏈尤其是資通訊(ICT)方面相對完整,但電動車生態鏈卻不夠齊全。他說,如果先將電動車產業鏈發展起來,可望推升零組件及第三代半導體供應鏈表現。

劉揚偉指出,為瞄準功率元件、射頻元件、CMOS影像感測元件(CIS)等,鴻海透過轉投資日本夏普(Sharp)在日本福山的8吋晶圓廠、馬來西亞8吋晶圓廠,加上竹科的一座6吋晶圓廠,讓電動車客戶不再有產能問題。

此外,一臺電動車大約使用60顆碳化矽(SiC)元件, 6吋第三代半導體晶圓製造一片,大約不到500顆SiC元件,達8台電動車的使用量。

劉揚偉認為,若把矽為基礎的半導體經驗,複製到第三代半導體上,發展寬能隙半導體,包括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台灣可以再增加一座護國神山」。

至於半導體人才培育方面,劉揚偉坦言,臺灣極度缺乏半導體產業人才,根據人力銀行統計數據,今年半導體空缺超過2.8萬人,但臺灣每屆半導體相關科系畢業生僅不到1.2萬人。

劉揚偉說,鴻海目前從事半導體工作,大約有5千至6千人,未來需要更多的半導體人才。他建議,政府可以思考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職體系,以培養更多的基礎半導體人才。

鴻海電動車應用的半導體布局面臨什麼困難?對此,劉揚偉指出,電動車要解決充電時間長、續航力不夠、價格較油車貴等三大問題;現在電池占電動車成本約三至四成,半導體成本也占三至四成,而大部分電動車都使用功率半導體較多。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分析,電動車應用很多功率半導體元件,其中包含5G通訊、綠能等,都會運用到第三代半導體;他預估,今年全球第三代半導體的資本投資規模約70億美元,展望明年,相關投資規模更有望來到85億美元。

延伸閱讀
世界500強企業 鴻海列第22
2021年08月02日 | 3年前
蘋果缺工 鴻海鄭州廠優先僱災民
2021年07月26日 | 3年前
老謝:鴻海工業富聯失中國優勢
2021年07月18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