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戒糖》小故事

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為人處事,道理都一樣。一般的做法是用語言去命令別人,更好的方式是用行動去影響別人。(Fotolia)
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為人處事,道理都一樣。一般的做法是用語言去命令別人,更好的方式是用行動去影響別人。(Fotolia)

文/方靜

日前,看到一則「戒糖」的故事,主人翁是印度聖雄「甘地」。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卻很耐人尋味。

一天,有位婦人帶著兒子找到甘地,苦惱的說:「這孩子都要上學了,仍然嗜糖如命,經常上火咳嗽,滿口蛀牙也不管。他最崇拜您,肯定聽您的話,能幫我勸勸他嗎?」甘地有些詫異,但還是謙和的說:「你們下個月再來吧!」說完,便去忙自己的事了。

婦人心中頗有怨言,她家離這裡很遠,來回一次要好幾天,但她還是默默的回去了。一個月後,婦人再次帶著孩子來訪。甘地正在客廳跟一群人談論政事,看見母子二人,便立即起身走過來,摸摸孩子的頭說:「你就快長成大人了,該好好聽媽媽的話,少吃點糖。」孩子用力點點頭。甘地又與他交流幾句,這才準備擁抱告別。

婦人忍不住問:「為何您上個月不肯教導他,非要推遲到今天呢?」甘地沒作聲,直接走進房間取出一包糖,分給大家:「以前我也很愛吃糖,可是這位夫人告訴我多吃糖不好,所以我已經戒掉了。這是我之前的糖,現在分給大家,每個人都不要多吃啊!」

甘地回頭看著婦人,說:「上個月我都還沒有戒掉吃糖的習慣,哪有資格教導妳的孩子?」甘地信奉:要教育好他人,先從自身做起,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

故事的主旨當然是在談身教重於言教。「身教」雖是不用言宣的教育,然而「潤物細無聲」,比說大道理更管用。如同德國媽媽的教育守則:「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而「樣子」,就是身教,也就是「以身作則」。這種教育方式,深具說服力,也最有影響力!

還有,甘地畢生致力於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族獨立運動,卻也不曾失去原本的謙遜與真誠,能做到不時的省思和修正。正如他自己所言:「人是思想的產物。心裡想的是什麼,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看見自己以及他人的缺乏與需要,進而付諸行動和關懷!

其實,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為人處事,道理都是一樣的。別忘了,一般的做法是用語言去命令別人,更好的方式是用行動去影響別人。◇

延伸閱讀
【家教珍事】古人教子以德
2021年03月26日 | 3年前
感懷媽媽的身教
2019年02月21日 | 5年前
幼兒有樣學樣!父母別輕言放棄
2018年03月04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