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中共奪私產 投資中國警惕七大風險
北京當局近期雷厲風行打擊許多行業,造成中國企業股價紛紛下挫,外資相繼撤離,但卻有知名國際投資公司逆勢鼓吹投資中國,宣稱「對華投資前景看好」。究竟,目前投資中國到底安不安全?在中國投資存在哪些重大風險與挑戰?中國多個城市房市交易量重挫,中國會不會出現金融海嘯?中共會不會對個人存款徵稅?下面進行相關分析。
富貴險中求?現在投資中國是不是好時機?
我們過去曾多次強調,中國經濟會下滑、會出現哪些風險等等,這些分析似乎都發生了。《華爾街日報》說「中國經濟復甦正失去動能」;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也警告,「重視當前經濟下行壓力。」
而且,中共商務部長也表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中國外貿形勢都很嚴峻」;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公開強調,「今年就業壓力仍然很大」,這些現象都跟我們的預測完全一致。
反過來講,中共就是在控制著官方與人民之間的「訊息落差」、「資訊落差」,來蒙蔽國內人民,中共自己知道局勢真相,但卻不允許人民知道,反而還編造一堆經濟「持續穩定復甦」、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等等的虛假訊息來矇騙百姓。
這種真相與謊言的資訊落差,就是共產黨對老百姓發動認知作戰、用來維穩政權、維護權貴利益的訊息武器。而且這種訊息武器還會通過親共媒體或者親共的金融機構輸出到海外,鼓動海外資金前往中國,為中共輸入更多的外匯資金。
比方說,某個與中共長期交好的國際投資公司,最近就公開建議投資人大力買進中國、投資中國,聲稱「對華投資具有很好的前景」;其實,這家公司才剛剛在兩個月前獲得中共審批,在中國開展他們的基金業務,所以他們現在賣力鼓吹海外資金投資中國,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是,在我看來,目前投資中國的變數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險。
投資中國不安全 風險與不穩定因素多
前陣子,有觀眾朋友寫信問我投資建議,我也是告訴他們,目前布局中國並不安全,因為眼下中國已經有幾項投資風險越來越嚴峻了:
風險一:就業問題嚴峻 衝擊人民收入
過去這幾年,就業問題一直是中共的硬傷。雖然中共統計局對外宣稱城鎮失業率只有5.1%,還說「就業整體穩定」;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去年底透露,根據北大調查,中國的實際失業率大約20%,如果用中國勞動人口有7億人來換算,中國的失業人口至少超過1億人。
另外,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青年人口的失業率高達16.2%,創歷年來新高,請注意,這是官方數據,已經是最保守、最美化的了,實際數據只會更高。從這些線索來看,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李克強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要「保就業」了。
而且,李克強的發言裡還透露出更多內幕,他說要「促進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發展」。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是大型的製造工廠之類的產業,這就意味著中國的基層失業問題相當嚴重,遠遠超過官方宣稱的5%或6%。
而且,官方評估明年的就業市場可能會更糟,所以急著需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大型製造業,來消化這些無處可去的失業勞動力,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及農民工等重點群體。
再加上疫情復發、洪災頻傳也導致更多的企業停擺、失業人口上升,而失業人口不斷增加,不但會對中共政府帶來嚴重的社會穩定問題,同時也會衝擊人民的收入與財富。
風險二:人民收入短少 消費衰退與降級
失業造成人民收入短少,收入短少就會讓人們量入為出、減少消費,或者降級消費,也就是盡量省著花錢,原本買100塊的東西,現在改買50塊的,甚至有的人已經沒有能力花錢了。
根據官方統計,中國7月的投資、消費、工業生產等數據都出現回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比去年同期上漲8.5%,但漲幅卻比6月減少了3.6%,不如專家預期。用白話來翻譯,就是中國的消費能力在逐漸萎縮或者降級消費。為什麼會消費萎縮?
第一個主因,當然是失業造成收入減少,人們必須節省開銷;另一個主因,就是人民對消費的預期需求下降,也就是他們看壞未來的中國經濟環境,看壞自己未來的收入,所以開始縮衣節食,盡量儲蓄來渡過難關。
風險三:生產物價飆高 企業運營成本上升
由於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加上疫情導致國際貨運的價格不斷攀升,因此中國7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大幅飆漲9%,再次追平過去13年來新高。用白話說,企業的進貨成本、生產成本是越來越沉重。
但是,消費萎縮、消費需求下降,讓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好賣,生產成本又上漲,這樣就會讓企業的生意遭受「兩頭擠壓」的壓力,越來越難做,所以目前的市場環境對實體經濟來說,是相當不利。
風險四:房市或硬著陸 中國版金融海嘯逼近
中共為了壓制房市過熱以及房企債務過高的亂象,先推出了「三條紅線」政策,收緊房產企業取得融資的條件,降低風險;今年又再推出「集中供地」的政策,想要抑制土地價格。但政府接二連三的打房行動,加上不樂觀的經濟大環境,讓中國多個地區出現明顯的房價下跌。
有數據顯示,杭州的二手房交易量明顯銳減,3月的二手房交易量達上萬套,但8月的交易量就連腰斬還不到,交易價格也明顯下滑。而過去被業內號稱「永遠漲」的深圳,過去半年來的交易量也暴跌八成,房價也普遍下跌,導致今年上半年有2千名仲介人員離職。
房市降溫的現象,對許多還沒買房的民眾來說或許是好事,但是房市冷卻得過快,在專家眼中卻可能導致中國版的「金融海嘯」。前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警告,房市降溫太過,可能會導致「硬著陸」,他強調,「處理不好可能會爆發我們自己的『次貸危機』。」
簡單說,就是房市冷卻太快,會導致更多人急著拋售房屋來保值,房屋大量拋售就會造成房價暴跌,房價暴跌、供過於求,則會讓地產商的房子賣不出去,最後就會導致地產商債務累累,還不出銀行貸款;而許多背著房貸的一般民眾,也可能會放棄償還房貸,最後造成銀行債務暴增、倒閉,爆發金融海嘯。
金融海嘯對房價的打擊有多嚴重呢?舉個紐約的例子,有位地產仲介帶我去看一間公寓,現在房價大約是50萬美元(約新臺幣1,381萬元),但他說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這間公寓只要1萬美元(約新臺幣27.6萬元)就能買到。所以如果中國也爆發金融海嘯,對全中國的房市與經濟的衝擊就難以想像了。
風險五:政府強力監管各行業 投資風險大增
過去幾個月來,北京積極出手突襲各行各業,從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網路科技企業,到課外教培的補習業、網路遊戲、卡拉OK及白酒等等,都被北京當局加強監管,升級打壓,也造成相關企業的股價大跌。
中共也下令要加強監管企業到海外股票上市的行動,還準備要求海外上市企業要交出公司的數據控制權,種種前所未有的嚴厲監管行動,已經讓許多企業打了退堂鼓,暫時取消股票上市計畫。中共一連串的突襲企業行動,加上難以捉摸的思維,也讓企業投資中國的風險瞬間暴增。
因此,近日已經有大批外資相繼撤離中國與香港,因為中共帶來的政治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已經對投資經營帶來嚴重干擾。
但尷尬的是,目前中國最主要的製造業投資都來自民間企業,民企投資比率占85%以上,現在中共全面打壓產業,勢必會造成民間投資失去信心,從而縮減投資的意願與金額。
風險六:促進「共同富裕」 回歸共產化年代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召開會議,下令要推動「促進共同富裕」政策,習近平現階段會對大型企業與富豪們下手,要求他們自願捐出財富以「合理調節收入」,所以騰訊馬上捐出500億人民幣(約新臺幣2,140億元),響應黨中央的號召。
中共先強勢打壓阿里巴巴、滴滴出行等大企業,開出巨額罰單,並且截斷教培機構的財路,等於是殺雞儆猴;接著中共再喊出「促進共同富裕」,要企業家捐款調節社會的財富分配不均,然後就有企業立馬捐款響應。這個模式,非常神似1950年代中共對民營企業的全面吞併。
當年毛澤東也是先強力打壓幾家企業、抓捕幾名跟企業關係良好的官員,讓企業家們覺得心理恐懼,朝不保夕。接著暗示他們要加速跟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步伐,然後就有大批企業家紛紛「捐出」自己的企業給中共,一下子完成了企業國有化,向共產化邁進了一大步。
現在,北京當局的做法,是不是也很像當年的毛澤東?現在中共是先對大企業、富豪「割韭菜」,當大企業、大富豪把韭菜全給了黨之後,接下來會不會輪到中小企業?會不會輪到一般百姓?很有可能。所以接下來很可能就會冒出下一個風險。
風險七:擴大開徵財產稅 個人存款恐遭殃
有媒體放出風聲,建議開徵個人貨幣財產稅,也就是要對特定金額以上的存款進行徵稅,還說這是「解決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永久性辦法」。雖然這篇文章很快就被刪除,但這很可能是官方有意的輿論鋪墊,要為將來萬一走向「鎖國」來做財政準備。
果不其然,過去這兩天中共官媒也說,「專家」呼籲開徵財產稅來調節高收入群體的收入,雖然這篇報導舉例的財產稅是房產稅和遺產贈與稅,但未來會不會一步步推進到針對個人存款進行徵稅呢?很難說,全看黨中央的需求而定。
整個脈絡看下來可以發現,中共正在有序的、一步步的將經濟體制推向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化的老路去。中共一方面打壓勢力龐大的大型企業與富豪,準備收割他們的資產;另一方面,中共也在鋪墊更寬廣的「韭菜田」,不排除將來向下割到中小企業,甚至一般中產百姓。
因此,目前中國的整體經濟環境,對於投資者來說確實有著越來越高的風險與不穩定。其實,這些風險的根本源頭,跟中共的極權體制非常有關係。
在黨內高度鬥爭的體制下,中共黨魁對企業有著高度的不安全感與不信任,加上中共向來「報喜不報憂」、「數據造假」,導致許多經濟風險被隱瞞,再加上中共擅長剝奪人權與私有財產,這些黨的因素都造就了今天的投資風險。
最後再次強調,我們不是要「唱衰中國」,而是要預警危機,提醒大家提前準備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