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中國傳統文化可對抗共產主義
中國哲學界討論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問題已經很長時間,幾乎與西方討論政治的時間一樣久,甚至更久。例如,想想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的中國哲學家老子的著作。他是《道德經》的作者,該書敦促統治者不要過多干涉日常事務,允許人民採取自己的個人行動。
以下的《道德經》摘錄說明老子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自由主義者」。例如:「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禁令越多,人民越窮);「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法律越多,小偷和土匪越多)。
人民很難維持秩序,因為在他們上面的人干擾太多;這是難以維持秩序的唯一原因。在道家政治哲學中,和諧只能透過競爭、而不是政府控制或監管來實現。
這種中國的政治哲學與史密斯(Adam Smith)、海耶克(Friedrich Hayek)等西方自由理論家在17世紀末至18世紀後期發展起來的政治哲學,有驚人的相似性。
美國的開國元勛也有類似的思想。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特別了解這些思想,他談到了「人才和美德的貴族」和公立學校制度,漢學家克里爾(H.G.Creel)指出,這種制度顯然是從中國借來的。
雖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西方文件,如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和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都體現了有限政府或法治等思想,但其起源肯定不是西方的。事實上,中國人的「政治」理論,在許多方面比西方的自由傳統至少早了兩千年。
追溯到公元前12世紀,「天命」的概念將政治統治者的正當性與其道德誠信聯繫在一起。在《論語》(一本匯集偉大哲學家孔子的教導和思想的中國古代書籍)中,可以找到這樣一句話:「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懂天命的人不能當統治者。)
儒家學說認為,天命是掌握了解中國政治傳統的最重要概念。這是中國人民公認的原則,它不僅是為了遏制濫用權力,而且是為了推翻一個壓迫性的政府。
中國學者陳凱通(Chan Kei Thong)說過:「如果皇帝變得無道無德或他的統治變得專制,人民有理由認為他已經失去了統治權,他和他的王朝應該被取代,甚至被推翻。」
一個不再仁慈統治的皇帝可能會被推翻,這是「服從的持續性本質」(the continual nature of obedience)所造成的有趣結果。中國歷史也記錄了許多此類行為的例子。
事實上,周朝(公元前1121~249)推翻前商朝(公元前1765~1122)就歸功於這個概念。它還主張,只要某些人公正、明智的統治,而不是以自己的私利為核心,他們就可以當家作主。這不限於任何特定的統治者或王朝或社會等級。有趣的是,明朝(1368~1644年)的創始人朱元璋起初也一無所有。
也正是因為這些理念提倡因果報應、有原則的治理、問責制和仁慈的統治等原則,中國共產黨在過去半個世紀裡一直試圖壓制和清除這些中國的政治傳統,因為這將對中共的正當性構成非常真實的威脅。
與現代民主規範產生共鳴的授權原則,是中共控制的對立面,將對中國政權構成真正的生存威脅。值得一問的是,中國人民能否在共產黨政權幾十年的壓迫中重新發現這一使命的真正含義?他們能否從這一任務中汲取靈感,抵制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作者為澳洲珀斯謝里丹高等教育學院(Sherida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Perth)教授和法律系主任。◇